带小学的三到六年级语文班已经有两年了。最初只是因为会一点写作的皮毛,然后就被“校长”“赶鸭子上架”的开始钻研起小学的阅读题,偶尔回到正轨,教教写作。
说到底,阅读还是和写作离不开关系的。
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最常见的就是看图写话。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先看再写呢?因为这个阶段不就是一个学习观察,然后再输出的过程吗?
我们需要先学会观察一张静态的图,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变化,尔后我们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的去观察一件“具体的事”“一个场景”。
慢慢到了三四年级,不再有图了,已经迈入了第二阶段——仿写。
写作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如果只是“闭门造车”的自娱自乐,那进步是很小很小的。大人,小孩,亦是如此。所以三四年级的孩子一定要多看,除了看书之外,甚至可以还可以看绘本,看一部动画片,看一本漫画。只是看了以后一定要仿写,写比看重要,写之前又一定得看。
还记得我之前在朋友圈发的一张图是这样的:(不想看图的,以下有文本。)
人在很多情况下会高估自己的知识,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其实不知道。
如果一个学生把教科书里的东西看过好几遍,每次看的时候都感觉看得很明白,他会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可是一旦考试,就会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理解。
其实把一本书看过好多遍,只是让我们对这个东西“熟悉”,而熟悉并不等于理解。想要真正理解,唯一的办法是考试和测验。这就是反馈。
没有测验,你拥有的知识只是幻觉。
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很可能非常不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需要一个旁观者来指出我们自己注意不到的错误。
写作也正是如此,当我们看完了一本书,听完了一场演讲,学完了一堂课,当我们以为自己已经能够妙笔生花,灵感源源不断的时候,拿起笔却又不知道从何下手——这就是我们的以为会了,其实没有。
到了五六年级,什么利用嗅觉,听觉,触觉,视觉,味觉写作,早已是最基本的操作,这个阶段除了早期的仿写,适当的扩句和一句话多种表达方式才是学生们在进入初中以前应该掌握的。
例1/玫瑰花。
加上量词:一朵玫瑰花。
加上地点:花丛里的一朵玫瑰花。
加上形容词:花丛里的一朵红色玫瑰花。
加上时间:清晨,花丛里的一朵红色玫瑰花。
加上动词:清晨,花丛里的一朵红色玫瑰花,随风摆动。
改写拟人句:清晨,花丛里的一朵红色玫瑰花,随风起舞。
加上感想:清晨,花丛里的一朵红色玫瑰花,随风起舞,好看极了!
你看,按照这种方法,怎么会没有东西写呢?你再看看下面这个:
例2/盐儿迟到了。
加上理由:盐儿早上赖床,所以迟到了。
调换语序:盐儿迟到了,因为她早上赖床。
改成反问句:盐儿早上迟到了,难道不是因为她赖床吗?
这么写,原本枯燥的语句,就像舞动的精灵一样,可是变换多端呢!有时候写完的文章,用这些方法再修改一次,也很有意思的。
话说……我如果在简书上开个免费的,讲这些语法的文章,有没有市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