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桃花岛上热闹非凡。众岛主在筹谋着开店,四岛主爱玩又有情趣,说房车旅游回来要开酒馆,挂幡的那种,准备卖81种酒和4样小菜,你若有故事,可以来换酒。
众岛主被勾起了兴致,有说要做店小二的,有要开花店的,开客栈的,大家累了有歇脚的地方,还有开茶馆和常德米粉的,我呢自告奋勇开书店,还扬言要拿书换酒换茶换花换故事。
其实,开一家书店,这是我蓄谋已久的梦想呢。上学时,最开心的事情之一是攒够了钱去书店买书,那时,在供孩子上学吃力的农村,课外书对于农村的孩子可是“奢侈品”。
我至今还记得接触到的第一本课外书,是一名同班女同学待到学校的《365夜故事》带彩色插图的那种,一下子就吸引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大家争相借阅,等轮到我借时,书已经面目全非了,封面不见了,少了十几页,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我拿到书激动的心情,吃饭睡觉都心不在焉,心心念念的地都是书里的童话故事。它们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通往远方和广阔天地的大门。原来,除了课本和辅导书,还有这么有趣的书,有趣的世界。
如饥似渴地读完归还后,我特别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书。
当我攥着攒下来的十几块钱来到镇上的新华书店,心都是颤抖的:马上就可以有自己的书了。不是课本不是作文不是辅导书的书,所以我只能自己偷偷攒钱不敢和家长开口要钱。可是,家长怎么会明白这些书里有着课本上和村子里没有的东西呢。
二十多年前的小镇书店是简陋的,只有一排书,一个长长的玻璃柜台,可是那一排书与我而言已经是数量巨多足够让我两眼放光了。
那时的书几乎全是文学名著,白色或泛黄一些的纸张,油墨味浓厚。我看看这个想买,看看那个也想要,最终,在书架钱徘徊很久,才选了两本价格合适的。一本《围城》,一本《莎士比亚悲剧集》。
不过,作为初中生,《围城》我看了几遍还是不理解:方鸿渐怎么不像个好人啊,唐小姐为什么不选择方鸿渐呢?这样的问题实在太多,又没有人点拨解惑,哪怕是讨论,也没有那个人。后来这本书被我一位伯伯借走了,没有归还,我心里颇为懊恼了很久:早知道不借了。我的书可是来之不易呢。以后我还想再翻翻,说不定就读明白了呢。
那本书是再不见了的,而书中的那句“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几乎来。”我一直记着。当时不懂,懂时人已在城里出来又进去。
而莎翁的悲剧集里的《汉姆雷特》倒是深深震撼了我:好悲惨的结局,好凄美的爱情。这个悲情的英雄赚取了我不少眼泪。
那时心目中的书店是简单朴素,安静的店里,一排排的书整齐地排列着,木制书架的木香缭绕在书香里,时光泛起昏黄的光。店主人闲适地坐在门口的柜台后面,低头专注地看书,如果有人买书结账,就放下书本结账。
钟书阁书店现在,我心目中的书店不仅仅是书店,还是一个可以放松心情安放心灵的清静之地。这个书店不仅仅有书,还有喝的和甜品。书不限于某一类,要各种各样的都有,可以买可以租,更可以在这里看。
书店一定要有大大的玻璃窗,读书的间歇,一抬头你可以看到窗外的车水马龙或霓虹闪烁,窗内又是另外一个世界。书、咖啡、文创、工艺品以混搭的方式聚集在一起。有北欧风原木凳子、精致现代的水晶吊灯、有格调的创意沙发,创造出静谧温馨又充满人文艺术的氛围。
你可以捧一本书坐在木凳上,或者窝在软软的沙发椅里,也可以倚靠在读书长廊里,伴着音乐,品着咖啡或茶,在氤氲的灯光下,任时光流淌,静静享受“一书一世界,一茶一菩提”的纯净安然。
还要有足够多的绿植,其间有鲜花点缀。
这个书店不一定要是什么网红书店或者是最美书店,这里要休闲舒适,你可以来歇歇脚,顺便带走一本喜欢的书,也可以打发无聊时光,来这里喝点什么,看点什么,甚至可以发呆一下午,你还可以在心情不好时,来这里调整一下心情,消磨一整天时光,更或者你可以和店主人说说你的故事……
总之,这是一个书店,也不仅仅是书店。诸位岛主逛累了,可以随时进来歇歇。这里茶有清香,咖啡有醇香,还有漂亮的拉花。
我很乐意大家称我为:开书店的。嗯,我是开书店的,人活着,一定要为着点什么,我希望我的生活里,一路书香,撒一路悠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