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先生》续篇

作者: 落雪听禅66 | 来源:发表于2021-07-17 20:55 被阅读0次

      南郭先生自从那次从宫廷偷偷溜走之后,羞愧难当,一直不敢见人。他知道自己已“闻名遐迩”,那套混的本领再也难蒙蔽人了。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他也终于醒悟了,唯有真才实学,才能生存下去。想到自己正当壮年,学习还是来得及的。于是他隐居民间,拜求一位民间吹竽高师,发奋学习,潜心钻研吹竽技艺,朝合百鸟朝凤,暮伴流溪绕涧,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学到了一手吹竽绝技,深得高师赞赏。于是他想重新出山,挽回自己的面子,便拜别高师,打点行囊,上路了。

      从那个僻塞的小山村出来后,南郭先生顿觉耳目一新,眼前好像换了一个世界,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到处都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气氛。且不说那巍然肃立令人神往的高等学府,单那名目繁多的电大、刊大、函大、夜大等就使南郭先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了。报刊、广播、电视都在大力宣传自学成才的事迹。所见所闻使南郭先生的精神为之一振,他想到自己多年来的刻苦学习,终于也算成才了,于是不免有一种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的感慨。

      这天,他来到“某某歌舞团”的大院前,远远看见一大群人围在大院子门口,他连忙挤进人群一看,原来那里贴着一张招聘启事,上面写着:本团正在排演一曲反映古代音乐家生活的大型歌舞剧,但缺少一位吹竽能手,若有善吹竽者,本团将以高薪聘请,云云......南郭先生顾不得看完就迫不及待地抢先一步,慌忙揭下了招聘启事,好像唯恐别人抢去了一样,他感到自己很幸运,暗暗叫道:妙哉!妙哉!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不正是我的对口专业吗?一想到自己将要大显身手,不禁有点飘飘然了。这时,人群闪开了一条道,走进一位很有富态的老者。老者仔细地打量了南郭先生几眼,矜持地伸出手同南郭先生握了握,问道:

      “请问,你揭此榜,是来应聘的吗?”

      “是的”。南郭先生郑重其事地回答。

      “你会吹竽吗?”老者问道。大概这时,他一定会想起《南郭先生》这篇故事。

      “我会点。我想试一试。”南郭先生谨慎地回答。

      “请跟我来。”老者做了一个手势,把南郭先生引进大院里的排练厅里,立刻周围挤满了许多人。

      南郭先生知道关键的时刻到了,他已成竹在胸,他有必胜的信心通过这场考试。刚才从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中,他知道眼前的这位老者就是歌舞团的李团长,这场歌舞剧的导演兼编剧,是国内很有影响的民间音乐家。他相信眼前这位伯乐是一定会发现自己这匹千里马的。他仿佛看到,在富丽堂皇的歌剧院舞台上,在乐队的伴奏下,对着成千上万的观众,他正在潇洒自如地吹竽,当报幕员报出他的姓名时,立刻整个歌剧院的观众对他疯狂的鼓掌,纷纷竖起大拇指,然后“明星”、“音乐家”的桂冠就会飞到他的头上。“滥竽充数”这个典故也将会永远被人们遗忘。

      “请吹一段吧!”李团长的话打断了他的遐思。他从背囊里取出竽,运了一口气,竭力使自己平静下来,然后从容自若、不慌不忙地吹起来,悠扬而古朴的乐声随着他身体有节奏地摇摆倾泻出来,在大厅中回荡。他尽情地吹着,使出浑身解数吹着,像是在向人们宣告:“人们啊,忘掉过去的南郭先生吧!”他忘记了一切,他陶醉了,沉浸在乐曲之中。周围的人也陶醉了,互相交换着赞许的眼光,李团长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微微颔首。一曲终罢,周围响起了一片掌声。李团长紧紧地握住了南郭先生的手,连声说:“你吹得很不错,带有感情,融汇了中国古典乐曲的传统奏法,又有现代乐曲的宏伟气魄......哦,你看我!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毕业于哪个音乐学院?”南郭先生愣了一下,连忙回答:“我......我没有进过学校,我是自学的,别人都叫我南郭先生。”

      “......”

      “?”

      “!”

      “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围观的人们怔了一会,立刻哄笑起来,这是嘲弄的笑,鄙夷的笑。

      “南郭先生,哈哈......”

      “又来充数了!......”

      “李团长可不是齐宣王哟!”笑声夹杂着议论。

      刚才还是笑容可掬的李团长,脸色马上就变了,满脸胀得通红,好像南郭先生骗了他,他可是在国内享有一定声誉的音乐家,如果这次收下了这位南郭先生,那将会给人们留下笑柄,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团的声誉。不过他毕竟涵养较深,仍旧温文尔雅地说:

      “你就是那个南郭先生?你自学的?......啊,事情是这样的,你吹得很不错,通过自己的刻苦自学,居然能把竽吹得这样好,精神可嘉,如果你是进了国家的正规音乐学校,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不过我们这次招聘的要求是,应试者需持本单位的介绍信,有一定的真才实学,也就是说受过国家一定的正规音乐学校的专门训练,方可应聘,这些条件你都不具备,实在是抱歉得很,只好请你另谋高就了。”

      南郭先生的脸变得雪白,他懊悔不已,怪自己刚才太心急了,如果耐心看完那个招聘广告,不就不会出这样的洋相了。他不明白:人们为什么只盯着他的过去;他更不明白:有了文凭就等于有了真才实学吗?过去,他骗了别人,而这次,他被别人欺骗了,名正言顺地欺骗了。

      他默默地收拾好心爱的竽,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大厅,再一次在众人的嘲笑声中走了,走了……

                      1986.5.28.于太慈乡中

相关文章

  • 《南郭先生》续篇

    南郭先生自从那次从宫廷偷偷溜走之后,羞愧难当,一直不敢见人。他知道自己已“闻名遐迩”,那套混的本领再也难蒙蔽...

  • 孩子的文字 |南郭先生学竽记

    2017年9月14日(星期四) 南郭先生学竽记 南郭先生溜走后,便下定决心要学习吹好竽。 于是,南郭先生寻访名山,...

  • 学生(王玉梅)作品----《滥竽充数》续编

    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偷偷的逃走。 因为南郭先生逃走需要两三天,所以当南郭先生逃了半天的时候齐湣...

  • 学生(肖雅琳)作品-----《滥竽充数》续编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偷偷地逃走了。 南郭先生跑啊跑啊,跑到了竹林。他并不知道这竹林是敌人攻击...

  •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南郭先生是谁?是那个在齐宣王时代,凭借着颇为精湛的“表演才能”混在乐队里吹竽的“音乐家”,改朝换代后,南郭先生担心...

  • 南郭先生

    郭先生是一个五十多的老大叔,皱纹褶皱带有稀疏白发,留着老迈却怡然自得,洒脱之间洋溢自信,似乎在告诉我们他活得比二十...

  • 南郭先生

    我是南郭先生,就是那个赫赫有名的骗子,滥竽充数就是在说我。对于这个名号,我从来不辩解,哪怕做个坏人,也要坏的光...

  • 南郭先生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

  • 南郭先生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

  • 《滥竽充数》续写

    自从南郭先生从宫中逃离之后,他心里想:我一定要拜师学艺,学会吹竽,争当一名宫廷音乐演奏家。于是,南郭先生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郭先生》续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hw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