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了孩子们的升学考试,四个关系颇深的家庭来到湖边别墅进行考试前的集训。
原本不打算前来的男主俊介突然到来,令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因为所有的家长都在为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私立中学而努力,可俊介对此表示怀疑。
「让孩子接受严格的入学考试,到那种学校就读是否真有什么意义。如果是孩子本人有强烈的意愿也就罢了;由父母擅自帮他们决定未来的出炉,对孩子来说真的是件好事吗?」
「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就要把他们丢进地狱般的考试生活里,我是在不觉得对他们是好的。小孩子不就是应该更自由自在的成长吗?」
而他的这番言论被其他父母们强烈反对:
「难道你认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会考虑到未来而自己说要就读私立中学吗?哪个小孩不讨厌读书呢?要是让他们自己做主,他们肯定会选择轻松的路走。因此,父母更应该认真思考孩子的将来,他们该受怎样的教育,并作出决定。因为除了父母意外,其他人是不会帮他做决定的。」
他们将俊介这番“格格不入”的言论,归咎为「因为他并不是儿子章太的亲生父亲。」
02
俊介的情人尾随而至,她是为调查俊介妻子美莱子的“婚外恋”而来,她与俊介约在不远处的酒店,当晚见面。
可俊介在酒店却没有等到她的到来,于是他折返回湖畔旁的别墅,发现情人在他的房间遇害身亡。
妻子美莱子告诉他「是我杀的人。」
他当下决定报警处理,可其他的几对夫妻却极力反对。并劝说他需要为美莱子考虑,也需要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考虑——如果一旦报警,那么他与情人的非正常关系就会被曝光,这一定会对他的工作产生不小的影响。
思考过后,俊介决定不报警,并协同其他人一起处理掉情人的尸体。
可他非常困惑,为什么并没有特别大关联的其他几对夫妻,都对这件事这么上心。
直到之后第四对夫妻——并不知道当晚发生了什么事的坂崎夫妇发现了这件事后,当下执意决定报警且离开。
「为了不让警方发现,竟然还弃尸,丢到了湖里。连其他人也跟着一起帮忙,你说他们是不是疯了?」
可在与另外两对夫妇后,坂崎的立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不去报警,相反,将自己作为当事人一般的,竭力帮助其他人一起,掩埋真相。
这令俊介非常不解,因为
「我怀疑的动机很单纯。你们又不是有血缘关系的家人,为什么大家肯通力合作隐瞒这件事?就算是亲生父母,肯定也不愿意卷进案发之后的纷纷扰扰,所以我实在不能理解你们居然会帮忙弃尸、帮忙保护杀人犯。这一点坂崎先生一开始的反应才是合理的。因为不想帮忙做蠢事而暴怒,那是很正常的。其他人的反应才是有问题。」
于是他开始找寻真相,直到他发现凶手并不是美莱子,而可能是“孩子们。”
原本大家已经决定好偷偷处理掉被害人的尸体,可俊介的突然返程,令大家慌了手脚。他们开始绞尽脑汁的编造出一个谎言,来让俊介甘愿帮忙抛尸。
最后,妻子美莱子提出了这个计划。
他们宁愿编造一个如此复杂的谎言,也不敢直接告诉俊介,凶手有可能是“孩子们”。
因为俊介「不是章太的亲生父亲」。
03
其他夫妇,甚至包括美莱子在内,可能都认为不是亲生父亲的俊介“并不爱章太”。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当俊介发现事情的真相后,他质问在座的所有人「你们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吗?」
他不顾众人的反对,执意去报警。
可当他坐到车上,收到了章太为他准备的惊喜。他去找章太,忽然意识到,可能章太才是那个真凶的时候,他决定不走了。
即使「就算尸体不见了,灵魂也无法离开这湖畔。」
所以他爱章太吗?
我认为是爱的。
他爱章太,所以他无条件相信他——那个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不会是凶手。
他爱章太,所以当他想到章太也有可能是那个凶手的时候,他折返了。
对比其他的父母,他的爱里面多了一股信任。
可他不过是与其他所谓父母的做法不一样,就被冠上了“不爱”的罪名。是不是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很相像?
「你不给小孩用最好的东西,你就是不爱他们。」
「你不愿意在小孩身上投资,你就是不爱他们。」
这难道不是亲情里的“道德绑架”吗?
作为旁观者看来,俊介的想法或许是唯一正确的。
面对密密麻麻的形成安排,面对繁重的课业培训,孩子失去了儿童原本应该有的活力,每一个小孩都变得怪异且沉默。
难道考上一所好的学校,真的比树立一个完善的人格、拥有一段美好的童年更可贵吗?
即使到了现在——我们大力宣扬减压学习的现在,仍有许多的家长不顾孩子们的主观意愿,帮助孩子们“决定”他们人生的方向。
在学校里,成绩以及排名是被摆在台面上的东西,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小孩落于人后。于是他们自顾自的给他们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参加各种各样的集训,将他们的课余时间的日程表排的满满的。
但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
在发展心理学中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小孩在入学之前接受过多的培训,那么在入学后他确实有一段时间能够领先于其他人,而这种领先会令孩子产生一种“我确实更‘聪明’”的错觉。
他认为学校里教的东西“他都懂”,所以他“不想学”。
接着,当大家的进度开始变得一样,甚至其他人反超上来以后,原本的“优越感”变成了“落差感”,他不会想到过去的领先是因为他比其他人更早学习这个东西,而会认为是不是自己“变蠢了”。
于是他破罐子破摔,他要让别人认为他变差并不是因为“他变蠢”,而是他“不想学”。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早期接受过多培训的孩子,后来在学校里都成了“问题儿童”的原因。
就像在《湖畔》里的几个小孩,性格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
吃完饭就独自玩便携电动玩具的晴树,家长说他「好像中了邪一样。」
沉默不语的拓也,家长觉得他「心情不好。」
还有神情不安、一惊一乍的直人。
而只有章太,愿意和父母说些实话。
可能就是因为,他拥有一个爱他且开明的父亲吧。
即使他「不是他的亲身父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