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写鸡汤文,写过那么一两篇,把自己恶心得够呛,像吃了苍蝇一般不舒服。
所以本文是毒鸡汤,如果朋友们觉得不是你的菜,请自动绕行啊!
———————————————————
我不感谢贫穷,我痛恨贫穷,可以吗?
这几天我住院做手术,也没看什么新闻,结果还是被来陪护的郭同学安利了那篇很火的《感谢贫穷》。
乍听这标题觉得很奇怪,什么人会感谢贫穷啊?受虐狂么?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么?后来仔细看了两遍原文,觉得人家姑娘表达的意思也并不是标题的字面意思。她感谢的不是贫穷本身,而是在贫穷中选择了不抛弃、不放弃、竭尽全力拼搏向上的家人和自己。
那些断章取义,认知能力有限的媒体和网友们,一看到贫穷、感谢、寒门、北大这几个关键词就莫名亢奋。开始渲染贫穷的“可贵”,开始炫耀苦难、美化悲情。
从小到大,我已经被这样的文章和宣传“洗礼”了一遍又一遍,早已生出了强大的“免疫力”。所以对此充满警惕!
《感谢贫穷》的作者,从贫穷之中逆袭,可喜可贺。但:不是贫穷使她强大,而是她在贫穷中选择了强大。贫穷跟考上北大绝对不是正相关的问题,贫穷通常会以狰狞的面目和残酷的方式阻止人前进。只不过命运会奖励那些最终战胜贫穷的人。
所以,贫穷并不值得感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他们在父母浇地的时候玩水,我们没看到的是他们作为农民的孩子那些挥汗如雨的辛劳。我们能看到的是,他们捉虫子喂鸡摘桑葚,我们看不到的是,这种欢愉在他们的生命中少之又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会让他们过早成熟。
我不感谢贫穷,我痛恨贫穷,可以吗?我们以在五星级酒店吃着西餐喝着红酒的生活,去想象那种每天都有可能被贫穷吞噬的生活方式的自然与活泼,是不是有点坐着想象不嫌腰疼?
前两年有个节目叫《变形记》,那些穷孩子到了富裕家庭体验之后,有的心理变得不平衡甚至扭曲了,有的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内心深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评价可能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同样的一片天地人间,同样的孩子做着同样的梦,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
所以这种互换人生的方式,对那些喜欢意淫别人的苦难、喜欢把苦难套上光环的人,是一个打脸的过程。
我不感谢贫穷,我痛恨贫穷,可以吗?我小时候家境不好,父母供我们三个孩子读书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所以别人家孩子拥有的骄傲与欢乐,对我们来说是稀缺的奢侈品。
那时舅舅是大学教授,他的儿子很娇惯,拿着橘子不吃,用筷子穿着玩儿。我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很想上去抢过来吃掉,但母亲严厉的家教不允许我这么做。叔叔家条件也不错,他的女儿把已经吃腻了的饼干每一块都咬一口然后扔掉,偏心的爷爷问我想不想吃?自尊和面子让我大声地说了一句:“我不爱吃饼干!”可这个谎言听起来是多么苍白无力!哪有孩子不爱吃饼干的呢?
直到今天,我算是已经摆脱贫穷了,但贫穷所带来的伤害却一直如影随形,仍然自卑、敏感、小心翼翼,仍然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美好的东西。
贫穷带来的自卑,自卑所造成的低价值感,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也许有人会说:“那是你心灵脆弱,我就实现了人生逆袭,一点都不会因为贫穷而自卑,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有价值。”那么恭喜你,没有被贫穷伤害,但这样的幸运只属于极少数人,而多数人都是在无望的贫穷之中挣扎,最终被贫穷所吞噬。
我不感谢贫穷,我痛恨贫穷,可以吗?我也真心希望每一个贫穷的孩子都能实现人生的逆袭,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也真心祈愿每一个贫穷的孩子最终都不会被贫穷所伤害。
但我也真心觉得贫穷不美,不值得讴歌!
知乎有个问题:苦难有什么价值?其中一个神回复是: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 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有歌颂贫穷那功夫,还不如思考一下贫穷产生的原因,想办法解决贫穷带来的问题!
我听樊登讲过一本书叫《瞬变》,里面有这样一个案例:1990年,杰里·斯特宁被国际慈善组织派到越南去解决越南儿童的营养不良问题。但发现没钱、没人、没资源。并被要求半年之内做出成绩。很多人建议他写份报告就回美国。告诉组织,越南需要先发展经济,然后发展教育,母亲们的素质提高了,孩子的营养问题才能解决(这就是正确的废话,生活中到处都是)。他也没有深情地讴歌一番越南孩子的淳朴与天真,然后拍拍屁股走人。斯特宁拿着尺子下了乡。经过测量,选出了家里又穷身体又健康的孩子们。然后去调研,发现这些孩子家里都吃四顿饭,妈妈会去稻田抓小鱼小虾给孩子吃,还把番薯叶的汁淋在饭上一起蒸。于是斯特宁在村里带着母亲们一起做饭,就用这几招,6个月后,当地65%的儿童营养问题得到改善,并持续下去。
我每个月都在腾讯公益项目上给孤残儿童助学项目捐点零钱,虽然数额不大,但积少成多,也能为消灭贫穷尽一点绵薄之力。
我不感谢贫穷,我痛恨贫穷!如果我有能力,我会尽全力把贫穷消灭!为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千世万代创造一个美好幸福的世界!难道这不应该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么?
~~~~~~~~~~~~~~~~~~~
个人原创公众号:燕子溪 等你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