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忘势》(九)
意为——
如果得志,我要造福于天下百姓。
即使不得志,我也要洁身自好,绝不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
古人讲这句话的原因源于什么缘故呢?
看这句话: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白话解释为: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无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无所求。”
可以从文中读出,古代士大夫在思想层面上的一种“自省”和“泰然”的处世之道。
十二个字,字字珠玑,含义深深远。
其中有多组对应的意向词:
“达”与“穷”,“兼”与“独”,“济”与“善”,“天下”与“其身”。
与我们自身的意义在于:
“达”即思想通达,具有影响力时,应该“兼济”自己更出色,并影响帮助更多人幸福、做对大众好的事情。
“穷”指缺乏自己丰厚的思想深度、独立思考,就应“独善”自己,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不断精进自己。
有反问说:
不达就不能济天下了吗?富有了就不用善其身了吗?
曰:当个人思想修为达不到,也是可以为社会做贡献的。但自身能量太弱时,自己会劳累且苦,对别人给予的帮助太微弱。
所以最好是做到“达”,从而更好地“兼济”天下。
曰:不论经济、思想是不是富有,要具备“善”的优良品行都很重要。“穷”是自己修为不足,因此先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不穷”时亦要时常反省自己,精进自己,防止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有反问说:
大部分普通人既不“达”也不“穷”处于中间状态,应该如何?
曰:优秀的精英、社会的渣子都属于极少的比例,大多是芸芸众生。要应该做的是能安居乐业,心态平和。先治理好自己的小家,让自己的家人康乐,子女品行端正,再惠及周围就好了。
只要抱有一颗“济”、“善”之心,做好基本小我,即是惠及天下。
就如,易凡老师云:
达则兼济天下,担一份责任,无所谓顺;
穷则独善其身,落一份清净,不谓其逆。
人生顺逆互转,相济相生。
常保持心如明镜,看清真实的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