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0.1 本文的目录
图0. 本文目录0. 2 阅读本文后的收获
更好地跑步体验 + 了解作者的一次打破执念的经历 = 阅读本文5分钟(一次不具有普适性的跑步经验分享) + 实践
1. 之前的跑步状态
大致有两次跑步状态的调整:
1. 本科后期每天坚持跑3km, 当时为了节省时间,每次没有花费足够的精力在跑前热身和跑后拉伸,导致后来膝盖有点损伤。
2. 每次跑步前后按照Keep的相应课程进行热身与拉伸,跑前热身后直接开始按照自己当日的预期配速来跑,自己的目标一直是期望达到12km/h,也就是每5分钟跑公里。但是经常后出现膝盖附近肌肉较为紧张, 跑起来膝盖有种轻微的胀痛感。
2. 本次进入心流状态的过程
2.1. 跑前热身
本次在跑前进行了两种热身,首先按照Keep的跑前热身视频进行相应的拉伸,其次以8km/h的速度跑了500m左右,在慢跑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步频,并感受与调整膝盖的受力。
2.2. 耐力跑
按照跑步机的耐力跑模式进行跑步,选择对应的体重和等级,进行5km的12km/h配速跑步,其中坡度会自动地调整。
大约前2km时候还是像往常一样,膝盖有些胀痛感,自己会不自觉地查看当前跑步进度,希望快点完成任务。
大约在2km之后,自己不知道怎的,膝盖没有任何胀痛感了,然后感觉可以更加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将注意力投注在不同的位置,例如要么投注在脚的受力点上,要不然是眼前的那片雪白的墙壁上,都有意识地通过保持较高的步频来保证速度。整体跑起来很舒畅,不再一直盯着仪表盘来看剩下多少距离才能结束这个痛苦的过程,跑步成为了一种享受,不知不觉(其实还是会以较低频率看下当前完成进度)地完成了这次享受。
3.1. 进入心流前仍有痛感
3. 还需要提高的地方
进入心流状态或者身体完成进入状态之前,每次落地后膝盖还是有点难受的。可能的3点原因以及后续的改善措施:
1. 膝盖附近的肌肉还不够健壮,后续通过靠墙静蹲和撸铁来锤炼膝盖附近的肌肉。
2. 慢跑热身时间仍然过短,提高慢跑热身的距离,尝试以8km/h的配速慢跑1km。
3. 当前的核心肌群还不够强健,后续要继续练习Keep的视频或者撸铁来进行锻炼。
3.2. 跑步后期呼吸不够顺畅
后续需要在跑步前期就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 有意识地调节调整呼吸的频率。
4. 选择健身房跑步的一个新路历程
4.1. 一心想要室外跑的自由感
在去健身房跑步之前对于室外跑步有种执念,一直认为必须得在室外跑步才会获得跑步的快感。
4.2. 不要耻于利用自己的资源
在某次上厕所的时候,看到厕所的一句公司俗语,大意是“年轻时要学会借力, 年长时学会放手”,两者都是需要我们在相应的人生阶段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自己当时其实已经好几周没有跑步了,主要是两点原因导致的,没有添置冬天跑步的预算以及没有精力来研究冬天室外跑步的装备。
当时自己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就是一直在缘木求鱼么?一直在自己的认知舒适区里呆着不愿意挪窝么?事情的具体条件已经发生了改变,你如果还是一直坚持你已有的做事原则,那岂不是傻的可怜,于是便在当周的周末开始去公司的健身房跑步。
4.3. 上述经验的抽象
做事要有恒心,但是对于做事的方法以及已有做事的习惯不能太坚持,否则容易错失提升的机会。尤其是要对于那些过去已经较为熟悉或者已经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习惯, 例如室外跑步.
5. 上述经历的复盘
5.1. 做事流程
尝试了一个自己一个抱有执念的行为, 即室外跑步
5.2. 抽象该做事流程
你的任何习惯, 尤其是你自认为已经是做得不错的习惯其实都是可以优化的, 都是可以尝试同类型的方式的进行改良的。
5.3. 该过程可以优化的点
也许新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来源需要认真考虑, 不只是通过外界的刺激以及自身的反思想出来, 周围人的一些行为也许可以直接拿来尝试。
5.4. 迁移应用另外情况
了解下别人对于自认为目前做得还不错的行为,例如了解下别人如何写日记, 如何整理读书笔记以及如何复盘。
6. 总结
本文主要讲解了两点内容:
1. 一次进行跑步心流体验的具体经历:跑前充分热身,跑步坚持到后期。
2. 室外跑执念的破除以及产生的复盘思考与后续的迁移应用。
7. 碎碎念
本文从列提纲到完成写作与错别字的矫正总共花费了55分钟,相对于之前的1h30分钟有所进步,本来是想忙完最近的事情再进行写作的,但是想到了自己姐姐说的一句话,大意是“一个人在年龄较大才懂得某个道理,和年龄小就懂得某个道理其实产生的效果是具有天壤之别的”,例如小孩子5岁学会走路和3岁学会走路完全不是一码事。所以尽管当前阶段可以利用的空闲时间较为紧张,但是不是说后续有时间了把之前的缺的文章补回来就算起到了写作目的--“通过写作训练思维以及分享个人经历给关心我的人”,所以需要尝试写较短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