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心得
“心理医生”班主任 ——记安抚家庭危机下的学生

“心理医生”班主任 ——记安抚家庭危机下的学生

作者: 郭国酬 | 来源:发表于2017-09-12 22:57 被阅读34次
    晚上回住处的灯光

    午睡初醒,学生来电请假:老师,我家里遇到些问题。下午请个假,晚自习之前回来。学生声音低沉,情绪低落。我感觉到他内心的颓唐和无力,于是回复:好的。注意安全,早些回来。并未刻意询问情况。他低低应道好,挂了电话。行尸走肉、浑无生气的状态,仿佛透过电话呈现在我眼前。电话挂了,过了一分钟,我仍发了短信:不要急,好好处理。虽然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需要我做什么,能做的,定全力以赴。他没有回复。

    下班时间早到,未曾离校。特意等到六点二十:晚自主开始的时间。然后走到该学生平常读书的教室门口,楼道靠窗位置。他果然在那里。声音不大,气息平静。

    一,倾听

    作为班主任,我慢慢走过去。貌似随口问道:怎么样,事情办得如何了?学生沉默半秒,停止读书。开口说话:老师,还好吧。初始的敷衍,我未曾点破。只是微笑,点点头。走到他的身侧。行进,站定。头微偏,有意无意看看他。许是身体动作打动了他,他开始转换语气:老师,我不知道怎么说。我回答道:没关系。你想到什么说什么,想要说什么说什么。自此,打消其心理障碍。他开始讲述自己家庭中父亲的暴躁,母亲的抑郁症,兄弟三人的不理解以及一家人互不和谐的窘境。同时,讲述自己从敢挡在母亲身边,帮母亲挨打,到现在不敢见母亲;讲述自己原来希望家庭之外的人能够理解自己到现在希望家里人能够理解自己。若不能,则感到很痛苦。讲述自己似乎也得了躁郁症。由此,又勾出父亲用酒瓶对他头部的敲击和弟弟妹妹对他的指责谩骂。

    叙述中,他的线条显得混乱,但他的情感始终低落;他的描述是对这种生活的厌恶和对家人的排斥,但在最初就强调不论如何,家庭中人对彼此都绝无恶意。

    整个过程,我绝大部分时间保持倾听的姿态,目光时而放向窗外,时而看其侧脸。并通过“嗯”的发声,对其的叙述表达关注。几次想要表达,都在飞快权衡后沉默。而他也在沉默中,对自己的内心活动和所经事情有了比较详细地描述。

    二,共鸣

    倾听结束于他的叙述出现比较长的停顿时。我轻轻说道:嗯,你说得很好,看得出来确实是个有想法的同学。我能说说我的想法吗?得到他的同意后,我将自己在倾听时,想到的两件事说出:第一,我自己曾经也因父亲怒掷啤酒瓶,被碎片割伤。至今腹部有伤口。第二,我上一届也有学生家庭情况和你类似,如今已强大起来。现在阳光灿烂,孔武有力的。当我讲完这两点,学生心情似乎由之前欲哭难宁变得平静一些。

    随后将在倾听时总结归纳的三点向他说明:第一,你已经成长了,而且仍然在不断成长。证据就是你从原来的挡在母亲前面到到现在不敢去见她。之前挡,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性情上来直接做。现在不敢,是因为你懂得了母亲的心情与困境,却因为无力解决母亲的抑郁症而逃避。懂得了就有解决的可能,懂得了就说明比之前成长了。第二,正如你说的,所有家庭成员虽然争吵,但无论是谁,都对彼此无恶意。你能感受到这点,是成长的另一表现,同时也是家庭可以回归和谐的基础。所以,不用担心家庭走不到和谐。第三,你选择在学校读书而非出校门流浪,你选择在经历过高考后重新走进高三而非远走高飞,说明你的逃避只是因为自我的觉醒而非真正的怯弱,说明你有勇气也有能力让自己更加强大,说明你以后可以凭借自己的本领解决这个问题。至此,观察到学生心境不是平静而是生发波澜。

    三,排解

    排解是无法通过一次谈话完成的。但可以通过一次谈话起步。真正的排解,是学生自我的排解;真正的释放,是学生自己的释放。真正的放过,是学生自行的放过。在倾听和共鸣阶段完成之后,我开始尝试启动排解,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自我放过”的种子。

    “我有个同学,如今是心理学硕士。我在昨天和她交流我自己的心理问题,得到一个结论。所谓的心理问题,比如抑郁、自责,对大多数人而言只是应激反应,人体的自我调适。你觉得自己也有躁郁症了,其实只是心理调适。你在成长,你会成长。你要强大,你正在强大。以后你可以不学心理学专业,但可以学心理学知识。正如我的问题我害怕面对,我也在面对一样;你不想回家,也在坚持回家;你从尝试在外寻找能理解的人开始向家庭内寻找能够理解你的人。所以家人不理解你才不舒服。那么,不用怕,不用急。做你能做的,做你觉得自己该做的。勇敢起来,若干年后,你必然强大到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如今我们在蓄力。”

    在我表达时,他也在倾听。并对我说的话进行分析。有时会就某点发言,而此时我转换身份倾听。直到轮到我发言。过程中,我一直与他并排站着,谈到最后,我伸手搭住他的肩膀,紧紧的抱了一下。他表情宁静,但隐约可见放松下来,我接着说道:好了,继续读书吧。他点点头,开始读书。我则不再多言,进入教室。

    四,总结

    班主任做心理工作仿佛是天经地义的,然而班主任可能同时也是心理问题的受害者。但因为职责所在,往往顶着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久病成良医。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往往是在对自我的拷问中实现的。同时,反面印证:积极的心理干预,对绝大部分人都是有用而必要的。班主任有必要深入学习,救人亦是自救。

    在此次“心理辅导”中,我使用了心理咨询中的“倾听”、“共鸣”、“排解”三种技法。其中以倾听为最重要方法。在接到电话时,未深问,等待倾听机会。在教室门口见到该生时,亦未曾想主动让你开口,说明情况。在其主动开口后,克制发问和评论的冲动。最后,在长时间的倾听中,也确实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从而为后期的“共鸣”和“排解”打好基础。另外,有很多时候,倾听本身就能成为“共鸣”,乃至“排解”的最好手段。

    共鸣和排解的使用,在本质上是不可分的。共鸣是排解的手段,排解是共鸣的目的。倾听收集信息,初步达成信任;共鸣处理信息,进一步加强信任。排解在倾听和共鸣的基础上,运用信任,为学生在心中种下积极努力、主动改变的种子。

    在近年的班主任生活中,发现当代高中生中有心理问题的不在少数。短期内,已接触多位有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的学生。躁郁症、抑郁症、狂想症、自闭症等等,不再是书本上的名词,而是纠缠学生的生猛怪兽。学校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刻不容缓;班主任、教师对心理问题的研究或许也应该提上日程。

    作者:郭国酬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北校区语文组邮编:341100

    电话:18270079477QQ:569682112

    T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医生”班主任 ——记安抚家庭危机下的学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bh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