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他没钱没房没媳妇,拿破仑却嫉妒他

他没钱没房没媳妇,拿破仑却嫉妒他

作者: 林双 | 来源:发表于2018-05-06 17:52 被阅读0次

    在1769年,有一个人,和拿破仑同年出生,两个人都在29岁时外出探索。不同的是,拿破仑带着200多个科学家和军队,那个人只带了一两个小伙伴;拿破仑公费,他自费。回到欧洲后,拿破仑很满意地完成了《埃及述及》,那个人完成了一部《旅行故事》,篇幅更长、图片更多、影响更大。拿破仑对这个人冷嘲热讽,却随身带着他的书。

    这个人身上的标签很多,和哥德是忘年交、与美国总统第三人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是好朋友、是达尔文深深崇拜的偶像、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称为“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有人说,他甚至可以左右全世界科学家的前程。他本继承大笔财产,却穷得没钱买自己写的书,晚年住在租来的公寓中借钱度日,还不停资助科学家;他深受女人喜欢,却终生未娶,因为他忙得语速是正常人的两三倍,每天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这个人的名字叫亚历山大.冯.洪堡,没错就是这个不太常见的名字。

    如今,亚历山大.冯.洪堡这个名字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当我们在谈环保时,有洪堡的影子;我们在谈解放与独立时,也少不了他的存在;甚至连一些文艺作品,散文、诗歌、建筑包括室内装饰,也都和这个人紧密相关。他把大自然教给他的传递给我们。作者安德烈娅.武尔夫意图通过《创造自然》这本书,带领我们重回洪堡的黄金年代。这本书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等4个重要奖项,被10多个欧美知名期刊推荐为年度好书。

    作者安德烈娅.武尔夫既是作家,也是学者,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知名刊物撰写专栏。她积极投身地理学与植物探索方面的科普教育,荣获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颁发的内斯奖章。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也很有意思,安德烈娅.武尔夫像洪堡探索自然一样探索洪堡,亲自走过洪堡走过的路,登上洪堡登过的山,读遍洪堡布满灰尘的著作,重翻当年的数千封书信,书的注释就近百页。

    洪堡出生在普鲁士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早逝,母亲严格,他喜欢户外,却被勒令走仕途。当他27岁时,母亲去世;29岁时,开始了南美洲的探险之旅。

    那时候的南美洲是一片神奇的区域,在众人眼中是危险之地。探险的5年中间,好多次都传出他的死讯,他虽活着,真真差点看到死神。美洲豹曾经和他狭路相逢,毒蛇就睡在他们的吊床下,洗澡的时候鳄鱼突然袭击,箭毒粘到他的袜子上幸好当时身上没有伤口,5厘米宽刀锋般的山路手脚并用着爬而旁边就是万丈深渊。而那茂密的树、流动的沙、灿烂的花、发光的虫还有各种原始文明,令洪堡兴奋不已……5年的南美洲经历让《创造自然》这本书读起来像探险小说,也改变了洪堡的一生,渗透到我们如今的生活。

    洪堡一辈子写了不少书,观点也极为发散。洪堡和自然永不停息一样,一生忙忙碌碌,如果说他心有所属,这个人一定叫自然。直到80多岁还在不分昼夜的工作,他与死神赛跑,完成《宇宙》这片巨著,而宇宙——希腊语中美感与秩序的意思,正是他要传给人们的自然观。只是,秩序的意义不同于19世纪之前人们对自然的狭隘看法,洪堡的自然秩序很丰富,它是一张网、一种平等和一种不息,涵盖了科学与政治。而那种美感,是连接科学与艺术的桥梁。就像深受洪堡所影响的生物学家海克尔所言“只要有科学家和艺术家,这个世界就不再需要牧师与大教堂”。

    1、网状的秩序

    大自然给洪堡上了的最宝贵的一课——自然是网状的,事物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18世纪,人们对自然的观点是实用与稳定。根据创世纪的说法,自然是为人类而生,人们只要怎么舒适怎么改造环境就好了。那时候很多思想家认为上帝可以掌控宇宙的运行。洪堡在一次地震中意识到,自然没有想象那么稳定。他看多了,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着隐蔽的联系。比如他发现一个地方土地沙化和树木砍伐很有关系,树砍了,水就不容易储藏。这个人的联想能力超强,他看到这个山上的一株植物又联想起千里之前的植物。然后,有一次在登山时,达到最高处,向下望去,一瞥之间,他脑袋里综合了之前的所有,坚定地认为自然是网状的,给人们绘制了一副自然之图。

    乔治.珀金斯.马什后来写了《人与自然》,提到我们如今生态保护的理念,探讨人对自然景观的改变,强调了人破坏自然秩序的危险,对我们今天的环境治理意义重大。马什写这本书主要是受到洪堡的影响,他是洪堡的粉丝,就因为因为妻子妹妹丈夫的名字出现在洪堡的书中,他就特别喜欢这个妹夫。是洪堡教会马什,要关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联。

    这种将自然综合成有一张网的观点与以小见大的思维,影响众多科学探索方向。比如大陆漂移、生物进化等。可以说,洪堡既是如今生态环境保护的鼻祖,也给后来生物学、地理学、植物学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这种网状的理念进一步延伸,变成自由的理念。他本来在年轻时候就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感染,向往自由。而自然又给他上了宝贵的一课“从不起眼的苔藓或昆虫,到大象或高耸的橡树,都扮演者各自的角色,而它们又会共同作用,组成一个整体,人类在其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自然本身就是一个自由的共和国”他认为生物应该是自由的、平等的,这进而延伸到他的政治理念上。

    在19世纪以前,南美洲还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在这片土地上进行残暴的统治,洪堡在探险的过程中目睹了这一切,他觉得殖民统治就是对自然的贪婪索取,对物种的任意践踏。他反对殖民统治、反对奴隶制度。

    洪堡探险回来,有一段时间在学术氛围开放的巴黎定居,认识了一个叫玻利瓦尔的南美洲花花公子,他和这个人描述在南美洲的壮美环境,让玻利瓦尔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家乡是独特富有的大陆。他的政治观点也在不经意间传递给玻利瓦尔。谁都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这个花花公子成了南美洲的解放者。而在南美洲的解放过程中,洪堡对南美洲的自然描写,也激发那里的人保家卫国的热情。据说,玻利瓦尔还就此学会了用自然做比喻,在革命中“煽风点火”。比如他说“自由就像一棵珍贵的植物”、“南美洲人民正沿着一片密布火山的地带迤逦前行”。

    洪堡这样的活跃分子,学术界再爱他,官方在批准他出行时小心翼翼,担心他去殖民地捣乱。直到他59岁时才有机会踏上俄国的土地,俄国特别避过贫穷地区,给他制定了详细的出行计划。不过这个老头有点俏皮,在旅途中他先斩后奏,冒着随时可能被瘟疫传染的危险,尽一切可能走得更远,看得更多。

    2、诗意的美感

    洪堡与歌德是忘年交,歌德大洪堡20岁,洪堡大约在25岁的时候开始和歌德交往。在这之前,洪堡在探索科学的时候,常常觉得一些情感与想象力让自己特别迷惑,认为这些主观的东西不好。后来,他们一起学康德的哲学,康德的哲学和歌德的艺术观对洪堡影响深远,歌德也鼓励他将科学与想象力结合。洪堡开始感悟在科学研究中,客观理性与主观想象的分不开的。这种思维理念,促成了洪堡诗意的自然观。

    比如,他在《自然之观点》一书中这样描述昆虫“将它们发红的磷光浇注到芳草覆盖的草地上,地面荧荧发光,好像是富有生命力的火焰在燃烧,又仿佛天上的星幕沉降到了地表”,这种诗意的描写,让读者对他所描述的自然着迷极了,他用文字激发起了人们对自然的关注与爱。而这种将想象与科学研究融合的方式,对后来很多名人影响很大,比如从梭罗《瓦尔登湖》的前后修改中,梭罗顿悟到“最有趣和最美丽的事实也就是最好的诗歌”。直至我们今天将自然界的元素融入到绘画、建筑、装饰等领域,溯及既往,都要感激这个叫洪堡的老头儿。

    科学、政治与艺术涵盖了我们生活的全部,最终又回归到“宇宙”这个词之上。而这种对宇宙的理解无疑离不开自然的赠与。

    他用尽自己可能的所有方式去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向人们展示崭新的自然观,《创造自然》这个名字是简练完整的诠释。

    而反过来,说“自然创造”也无妨,因为自然创造了我们今天这一切,也创造了洪堡无悔的一生。他所探索的也是自然本身应有之义,如果说他只是个传话筒,我想,他一定很开心做这个代言人。

    投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没钱没房没媳妇,拿破仑却嫉妒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bu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