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备万年粮

作者: 教育参悟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1-17 06:51 被阅读50次

从腊月中旬开始,家家户户都要备下够吃十天至一个月的“万年粮”,意思是保证年年有余粮。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时俗各异,所以“万年粮”丰富多彩,别有情趣。

东北地区习惯包冻饺子;北方人备的“万年粮”大多是蒸包子、馒头(也叫饽饽)等。“蒸”象征着家家户户的小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大家各显神通,寿桃饽饽献给王母娘娘,鱼花饽饽象征年年有余。江苏苏北一带习惯把年三十中午的米饭锅巴小心翼翼地铲出来倒扣着,形似小山包,名曰“粮食屯子”,意味着来年有更大的丰收。

我国很多地区都讲究吃年糕。用糯米和枣子做成,越粘越好,据说吃了这样的年糕,生活就能“步步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会一年比一年提高。 关于年糕,也有一段故事呢。

公元前484年的春秋末期,吴国有个伍子胥,同孙武一道辅阖闾整军经武,攻楚灭郢,深受阖闾的信任,受封大夫,参赞国事。后来阖闾死,由其子夫差继位。夫差专横跋扈,伍子胥多次进谏主张“联齐抗越”,不要北上争霸,夫差却坚持出兵去攻打齐国。后来夫差攻打齐国胜利归来,伍子胥想到自己曾经苦谏劝阻,必遭杀身之祸,便对几个知己说:“日后我若遭祸而死,如果那时国家有难,百姓无粮可食时,可到象门城下掘地三尺,定能挖到可食之物。”事隔不久,伍子胥果然被害。事情也果不出伍子胥所料,不久吴国便遭越国袭击,重军将吴城团团围困,眼见全城军民就要断粮了,有人想起伍子胥生前所留的话,便派人到象门去挖地,果然挖出许多用熟糯米压成的“城砖”,吴国军民才靠这些“城砖”度过了难关。从此,每逢过年,当地人民都要做这种“城砖”来吃,世代相传,沿袭至今。这些熟糯米的“城砖”,便是我们今天所吃的年糕。

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

相关文章

  • 春节习俗—备万年粮

    从腊月中旬开始,家家户户都要备下够吃十天至一个月的“万年粮”,意思是保证年年有余粮。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时俗各异,所...

  • 备粮

    7月3日,周五,多云 蓉蓉准备考博,18日正式考试。考前要安静复习。 亲家母的腰疾一直半会也恢复不好,原本想带宝宝...

  • 备粮

    清明放假三天,发现家中冰箱早已空空的。自从疫情发生后,呆在家中就是一两个月,不外出采购粮食,就无法开饭。于...

  • 春节习俗

    迎来了寒假可以说是很兴奋,因为在外面的亲朋好友都纷纷回来团圆了。每一年的这个时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 春节习俗

    传说,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

  • 春节习俗

    实验小学五年级十班 刘晏良家长 春节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小时候的记忆最为深刻,是最快乐的节日。可以肆无忌惮...

  • 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

  • 春节习俗

    春节,中国最传统的节日,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背习俗儿歌了,希望我们的传统能够世代相传!

  • 春节习俗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

  • 春节习俗

    祭灶,就是送灶君上天,向玉皇禀告世人的善恶曲直。 拜神、送神、烧香、燃烛、挂灯笼。 拜祖先,扫墓。 用柚子叶来洗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节习俗—备万年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rb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