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爱人跟我说,她这几天因为辞职的事愁的总也睡不好。刚听起来还觉得难以理解,辞职是为了去更好的单位,新工作已经安排好了,有什么惆怅的?细想却又能理解她的惆怅。从得到新单位让她去上班的答复之后,便催她赶紧跟老单位领导递交辞职报告,如此可以给老单位的领导留够调整工作的时间,不至于因为自己的离开而影响了老单位正常工作,可她总是一拖再拖,刚开始拖大概是想着时间还多,不着急,后来时间紧了又怕老单位领导推三阻四,结果心里越来越慌,脚底下却好像越来越沉。
记得读中学的时候,有位老师上课讲了些闲话,却让我记忆深刻。老师说,好多同学平日里上课走神,考试前通宵达旦,可毕竟脑子好的人不多,那些智力平常的人,翻着书本发现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心里开始着急,越着急就越看不进去,离考试的日子越近就越着急。有这着急劲,何不把功夫用在恰当的时候呢?
后来的工作中也发现,尽管每天都有新工作,可每天都得加油去干,一旦落下了便不赶趟了,落得越多心里越着急,心里越着急便越没心干。所以,解决惆怅的唯一办法便是利利索索干好手头的事。
有小伙伴去年辞职回家,跟他聊起辞职的原因,他说离家太远,照顾不了父母。说起辞职,他说他在半个月前便跟单位领导打了辞职报告,领导跟他说,让他再干半个月,他们尽快找人顶替。私营单位都是如此,老板以挣钱为目的,不会养活一个闲人。一个萝卜一个坑,尽管走了谁单位照旧运转,却多多少少还是会影响到一些,比如说,在没有招到人之前有同事必然要承担起你的那一份工作。到更好的单位无可厚非,但是一个靠谱的人,必然会在辞职前一段时间便跟单位领导说明自己的意图。
爱人跟我说,她也是周一才得到的消息让她下周一去上班的,好像她也很委屈,可是原本周一便可以给领导讲的,硬生生的被拖到了周四,如此拖拉,怎一个“服”字了得。从周一到周四,忘了我催过她多少次,却毫无用处。
记得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讲,那些总是被父母牵着手过马路的小孩其实是最容易出意外的,因为他们根本不会自己过马路。老人有句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根本原因就是没人会有多余的精力替他们考虑这考虑那,事事都得自己为自己想,自然就成长的快些。想来,爱人拖拉,是否也如那些一直被父母牵着手过马路的小孩?
人,总是要经历一些事才能成长的。记得我读中学的时候,舅舅家女儿读小学。有次舅舅家女儿抱怨说,跟住在对面小区的同学约好了一起去学校,可约好了时间,同学老是会迟五六分钟,夏天还好,冬天冷的得不停的跺脚。舅舅家女儿说她也要晚出门一会。听女儿这么说,舅舅激烈的反对,说做人要守信誉,别人可以迟到,自己不可以迟到。那时候我心里便想,舅舅舅妈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给孩子传递的教育真的不一样,若是在老家农村,父母大概率会教自家孩子也晚一点。
拖拉,其实也是自小家庭氛围所传递给孩子的一种品格,很少有拖拉的父母能教出利索的孩子,利索的父母更是看不惯拖拉的孩子。如此看来,三岁看老,真的是有根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