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听樊登老师的很多书里都谈到一个理论: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理论被美国心理学会评为“20 世纪的里程碑理论”,它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在面临人生的挑战时,会选择放弃或是退出。
当时还在念大学的马丁·塞利格曼博士观察了若干次电击狗的实验,发现有些狗被电击后完全不闪避,只是躺下来忍受痛苦。
为了弄清原因,他精心设计了一个电击狗的实验。在实验的第一阶段,他安排了三组狗,A组和B组狗同样接受轻微电击,但A组狗可以控制电击的开关,B组狗则无法让电击停止,C组狗仅仅被绑缚,不接受电击。在实验的第二阶段,他让三组狗同时接受轻微电击,但同时也提供了方便的逃脱之法。
结果发现,A组和C组狗能迅速跳过挡板,摆脱不适;B组狗呜咽啜泣,却不尝试着逃脱——这些狗已经学会了无助。
类似的实验还有大象刚出生时就被一条小绳子捆住,刚开始怎么也挣脱不掉,直到长大后,即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摆脱那根绳子,它也不会去尝试了。
习得性无助即是将“做什么都没有用”这一想法内化,失去了对不利事件的掌控感。这种弱势的心理状态会削弱人们的各方面的动力和创造力,从而放弃对困境和困难的抵抗。
当时听到这个习得性无助这个词特别感慨,很多时候我们很像那只被电击的狗或者被绳子困住的大象,遇到困难挫折时,第一反应是去抗争,当然,抗争赢了最好;若逆境太大,尝试几次都无法克服,那么最后很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困境,不再去争取了。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遇到困难瓶颈,再尝试一遍,先不要放弃,避免陷入习得性无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