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换个角度读《论语》--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换个角度读《论语》--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作者: 6571aff74d62 | 来源:发表于2018-11-13 09:54 被阅读0次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温从水从昷,表示了一种热度,具体温度是多少,中文里面没有定义,但是肯定比开水低,应该是让人感觉到比较舒服的温度;“良”原意是风箱的意思,因此也有通畅的意思;“恭”从共从心,是尊重的意思;“俭”从人从僉,本意是约束;“让”,是以言语相助的意思。温良恭俭让是对孔子行为举止的描述,换成现在的话来说,是热情、通达、尊敬、自我约束、言语助人。子夏在回答子禽:“求之与,抑与之与”的问题时,用“温良恭俭让”等孔子的一系列行为方式所得到的,与其它人通过求的方式所得到的是有所不同的。“温良恭俭让”是一系列行为举止的统称,也是一种气质的表现。孔子做人的境界已经达到了君子的层面,在子贡的眼中,“温良恭俭让”是孔子的气场,通过这种气场得到的方式,自然与常人的“求”有很大的差别。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君子不重则不威”中的“重”,绝对不是庄重的意思,而应该是遵循“重”的本意耕种,进而表示不断耕耘的意思。《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的典故,由此,也把“温良恭俭让”中的“让”单独拆分出来,成为儒家所倡导的一种行为方式。现在,很多父母都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学习孔融让梨,跟小朋友一起的时候要互相谦让。这一点,其实对于孩子是很难的。孔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是子贡眼里孔子的行为规范,而非孔子要求大家去做的。“就有道而正焉”才是孔子给大家真正的教诲。自我修行提高了,有些东西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君子的行为方式,在于遵循自然的法则,而非强求。小孩子,对事务的理解和自身的修养,显然远达不到的君子的境界。要求他们以君子的行为方式做事,其实,也是一种强求。所以,对于孩子们而言,与其强求他们让,不如让他们更关注从友情和亲情等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换个角度读《论语》--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dk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