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了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
所以,我是想写一些什么的,但是又犹犹豫豫不敢轻易动笔,因为读得快,不免会忽略其中的许多细节,怕写出来的东西有失偏颇。但是有些想法吧,如果不能及时记录下来,这些想法就会败给时间。综合考虑,那我就硬着头皮先将记忆最深刻的细节处写下来吧。
我记忆最深的细节恰恰是在第一章:高加林的教师资格被下了。他的资格被下了,不是因为学校要减少老师,而是因为村书记高名楼想让自己的孩子三星去当教师。
对此,高加林是愤怒的。不过此处,我们暂且不去关注他的愤怒,不妨将眼光放在他的父母身上。那么,高加林的父母是怎样的人呢?
当高加林对父母说豁出命了也要和高明楼争个高低时,他的父母以为他是要打架,于是对他千般阻扰。然后高加林说他不是要打架,而是要拿纸笔写东西告高明楼时,高加林的父母则更是惊恐了,他们认为这种行为的后果比打架还严重。
在阻止高加林告高明楼之后,高加林的父母甚至决定将姿态放得更低,他们认为现在正是高明楼看他们表现的时候,所以他们决定将自家种的蔬菜往高明楼家里送,以此来巴结高明楼。
所以,我们怎么看高加林的父母?胆小怕事吗,有些势利眼?我想,如果没有苦衷,如果还有的选择,他们也一定不愿意这样。那他们的苦衷是什么?怕高明楼的报复。俗话说:“民不跟官斗。”尤其是那些与老百姓密切接触的某些品行不端的底层官员,给老百姓找个小麻烦,穿个小鞋子来报复不是很正常吗?
说起这,我突然想起村里选举的一件事。有一次,村里的某个候选人从哪里听到确切消息说有谁不选他时,结果这个候选人就去了那个人家里谈话。最后,那个人家的孩子去了候选人家里讲好话,说选举的时候肯定选他,这事才了结了。所以,即使在我们这个已经很讲法治的年代里,怕那些当官的报复也都是一件平常事,那么,在高加林那个时代,在我国的70年代里,遇到这种事又有什么奇怪呢?
所以,高加林父母的做法在一些人看来很懦弱,但是我们必须要理解。是的,我们要理解,要理解绝大多数的农民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可能想要发财致富,然而,他们更想要的是自己的亲人能够平安无事。高加林的父母是这样,我们很多人的父母都是这样。所以最后真实的结论是:一些父母看似妥协的背后往往却包含了他们对子女深切的爱。
写于2020年11月2日 星期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