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国演义中惟一能和诸葛亮对抗的人物,对司马懿不可小觑,曹操虽用其人但不断打压,对其忌惮不已,曹操曾言“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诸葛亮也视其为自己最大的敌人,他认为曹丕死后,魏国朝中诸君皆不为虑而“司马懿深有谋略,今督雍、凉兵马,倘训练成时,必为蜀中之大患”“吾岂惧曹睿耶?所患者惟司马懿一人而已。”司马懿与诸葛亮对抗时虽多败绩,但是只有他能和诸葛亮争锋,最后他将诸葛亮用计拖死诸葛亮,可谓是谋略非凡,不世之才。
鹰视狼顾司马懿
司马懿是韬略过人、善晓兵机的军事家,雄才大略、文武兼备的政治家,鹰视狼顾的野心家,强横凶残,奸猾多狡的阴谋家,多谋善忍、心狠手辣的一代枭雄。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他能笑到最后,不可谓不强。作为一个枭雄,司马懿审时度势,果断出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丰功伟业。从一个壮志满怀的才俊到名震内外的奇才再到诡诈多变奸雄,他集忠奸于一身,一生的性情变化颇大。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完整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
司马懿在小说前期出场不多,但每次出现都显示出与一般谋士不同之处,第六十七回,曹操平汉中之时建议曹操:“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却按兵不动以致后来刘备势力稳固便夺取汉中和东川,曹操失去了剿灭刘备的大好时机,足见司马懿过人的智谋。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围樊城,威震华夏曹操的表现“某素知云长智勇盖世,今据荆襄,如虎生翼。于禁被擒,庞德被斩,魏兵挫锐;倘彼率兵直至许都,如之奈何?孤欲迁都以避之。”司马懿谏曰:“不可。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今孙、刘失好,云长得志,孙权必不喜;大王可遣使去东吴陈说利害,令孙权暗暗起兵蹑云长之后,许事平之日,割江南之地以封孙权,则樊城之危自解矣。”亦见司马懿之智。
曹操始终对司马懿存防备之心,他以忍为策,等候时机,蓄势待发。用忍换来曹操的信任,在曹操死时成为顾命大臣,成为曹丕的智囊,多次独留许昌,独断国政大事,为以后的野心奠基。曹丕死后成为两大顾命大臣之一。曹睿登基,他又掌握兵权;少帝曹芳时走向权力顶峰,后被夺兵权。这更刺激了他的野心;他蛰伏十年,一朝发力变杀掉曹爽,灭其三族,又杀夏侯玄后,权倾朝野。正所谓魏政尽归司马氏。
司马懿的忍耐无人可及,诸葛亮最后一次出祁山连败司马懿,他最后坚守不去,诸葛亮想要和他决战“且说孔明自引一军屯于五丈原,累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孔明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寨。诸将不敢隐蔽,引来使入见司马懿。懿对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书一封。懿拆视其书,略曰:“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乃佯笑曰:“孔明视我为妇人耶!”即受之,令重待来使。懿问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帐下诸将皆不能忍,他假借天子诏令,压制众将不得出战,凭借他的忍,他把诸葛亮拖死在五丈原,显示了他的能忍和智谋。司马懿不愧为三国时代与诸葛亮匹敌的一代枭雄。罗贯中将司马懿的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成功。
鹰视狼顾司马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