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六 只要心灵理解一切事物都是必然的,那么它控制情感的力量便愈大,而感受情感的痛苦便愈少。
人生所有的经历,都是七情六欲带来的情感体验。不论多么痛苦的事,但就事情本身而言并不会给我们内心带来多大的影响。
这句话初见之下感觉太轻松了,就如最近就业压力太大,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而言,这件事本身不足以让我们焦虑,焦虑的是由此引发的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对个人能力的自卑等等情绪。如果此时我们有一个更长远的计划,有可能是利用没有工作的这段时间提升自己,那么没有找到工作这件事引发的焦虑就会荡然无存。
我们似乎天生具有控制欲。当我们内心清楚的了解一件事的前因后果,或者我们可以知道这件事的必然走向,内心就会趋向安定。相反,让人具有强烈情绪体验的事恰恰是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会控制不住的对不可自的未来进行各种臆想。这种不正确的想象会加大阻碍我们的心智。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如果越是能观察到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就越能减少情绪的控制。只不过,这种冷静的智慧有时候会让人感觉不尽人情,但这样做是从人的本性出发极大的保全自己。感性的人虽时常做一些让人动容的事,但只是一时。
所以从理性的角度,我们需要做的努力就是对每一情感尽可能获得清楚明晰的知识,并且努力使那个情感与它的外在原因的思想分离开。
佛学讲“内观”,时刻观照自己念头的升起。内观的过程中我们会去问为什么这件事会引发这样的情绪,这个情绪到底是怎么来的,会导向何方。如此一来,也自然把外在的原因和思想分离了。
某个女人因遭受到感情的挫折,会发表一些消极的思想,诸如男人对爱情不专一、天性爱拈花惹草,以及其他古诗中常常咏叹的弱点,但是所有这些,只要情人节或生日收到他的一束鲜花,一枚戒指或一些甜言蜜语,对这个男人又是另一番说辞,之前的话立刻忘记在九霄云外。
影响我们对事物理解的外在原因有时候会有很多种。比如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忠诚,外在原因的改变随时会动摇我们之前的认识,因此我们便具有依照理智的秩序以排列或联系身体的感触的力量。
结论:
1. 要想克制依照理智的秩序排列着或联系着的情感,比起克制那不确定、不坚定的情感实需要较大的力量。
斯宾诺莎为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提供了一个好建议:只要我们对于我们的情感还缺乏完备的知识时,我们最好是定立一个正确的生活指针或确定的生活信条,谨记勿忘,不断地应用它们来处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特殊事故,这样可使我们的想象力受到这些指针和信条的深刻影响,感到它们随时在心目中。
这便是信仰的力量了。比如你对爱情的定义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婚姻的?如果想清楚你在爱情或婚姻中要完成的事,要达到的目标,那么在处理两性关系中自有判断。多说一句,其实无论生活、感情还是事业,很少有两个人的认识、背景、条件完全一致的,所以谁也无法正确的为谁做决定。可以参考别人的思想,但无套路可模范。
2. 我们永远必须留心观察每一事物之善的方面,这样我们便可以永远为快乐的情绪所决定而行为。
在思想和行动时,斯宾诺莎还特别提到要尽可能从善出发,唯有如此,才可能正确的。
我们也曾听说越是满口仁义道德的人越会成为最无道德底线的人,越是否定霸权的人一旦上位反而更变本加厉。每每淡泊名利的人即是追求荣誉最急迫的人。这种心理是所有那些时运不佳,而又心力软弱的人所共同具有的特殊情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