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读后感

作者: 北上的路上没有你 | 来源:发表于2019-05-26 17:49 被阅读16次

《朗读者》是本复杂的小说,多年来就听过了,看到过多次对这本书 评价,很多人都很可,这次,我终于看完了。

有人说《朗读者》是一部关于历史与个人、情欲与道德、爱与罪的小说,也有人说是个宁静而又深层的爱情故事,也是施林克就德国人对罪责、对罪行的看法所作的犀利独白。当然,任何一种简单读解《朗读者》的可能性都是不存在的,它本身的多义,是它的吸引力之一。

我读完后,一直思索两个问题,为什么汉娜要选择自杀,为什么米夏再也不能好好爱别人了。到现在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

在小说的第一章,十五岁的少年因病在街边呕吐,得到中年妇女汉娜的照顾。“她旋开水龙头,用两只手掬着清水泼在我的脸上算是给我洗了脸。”汉娜和米夏开始恋爱关系的时已经是36岁的妇人了,年龄大的足可以做米夏的母亲。

在小说中,汉娜的身份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看守,二十年后站在了被告席上,因为一起犹太囚徒的死亡惨剧。汉娜还是一个肉感、强悍、执拗、笨拙、边缘化的人物,她来自农村,不识字,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在汉娜的一生,在她与米夏的爱情中,汉娜处处表达出她对米夏及其家庭所代表的城市文明生活的渴望,同时,因为担心被“文化”遗弃,而选择保守自己的隐秘出身,选择暴力与逃离。米夏对汉娜的爱,来源于汉娜的成熟与肉感的性诱惑力;而汉娜对米夏的爱的渐进,除了最初的性挑逗之外,更多地来自于米夏为她朗读文学经典的过程。

“朗读”是这部小说的核心。在集中营中,汉娜每天晚上都要叫柔弱的犹太女孩为她朗读,然后目送她们走进毒气室,汉娜宛若“一千零一夜”里的暴君,一个掌握生死权柄、习惯使用暴力而迷恋“文化”的人。

“我试图要理解她的罪过,但是我无法同时对她进行她应该受到的批判;当我批判她怨恨她的时候,我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理解她的空间。我强迫自己在理解的同时去谴责,然而我根本无法同时做到两者。”米夏对汉娜既爱又恨,欲罢不能的感情,恰恰是施林克这一代战后德国年轻人父辈的感情。“我因为对汉娜的爱而注定经受痛苦,这是我这一代人的痛苦,是所有德国人的痛苦。”

在对汉娜的审判描写中,有这么几句:“审判刚开始,他们还带惊恐和克制的表情,到后来,法官和陪审团们的面部表情就恢复常态了,他们开始露出微笑,交头接耳,在讨论到要去以色列出差取证时,他们又齐发旅游之豪兴,争先恐后起来。”法官的麻木显露无疑。

还有这么几句“当其他被告的辩护律师发现,这些策略都因为汉娜的心甘情愿而落了空,他们就掉转方向,采取一种新的对策,尽量利用汉娜对法庭的顺从态度,把什么事都推到她身上,以便为其他被告开脱罪责。”讽刺了律师的毫无原则和趋利避害。

在小说的最后部分,二人的角色发生了转换。汉娜被判处无期徒刑,住进了监狱。处于“安全”但是无爱状态的米夏,继续承担着朗读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成为启蒙者,一年年为汉娜寄磁带。在米夏的朗读磁带的带动下,汉娜学会了拼读和拼写,开始阅读关于大屠杀的书籍。汉娜的这一转变,固然是由于米夏的爱,更多的则是由于对自身的恶的反省。

虽然“朗读”对于汉娜的意味极为复杂,但这无疑是这段爱情在米夏心中得以延续的重要动力。按米夏的话来说“她有很多写照”:比如在厨房拉上长筒袜、骑着车奔驰时裙边在车子带起的风中飘浮、站在书架前手指滑过书脊,等等。这是这本小说最感性的地方,在初恋结束之后,对那些“写照”的怀念——尤其是对于有“负罪感”的恋人来说,那些在分离之后,那些画面、那些气味、那些场景、那些话语,当你在心头又和它们不期而遇的时候,无疑会令魂魄为之一颤。

汉娜向米夏进行了一次灵魂深处告白:“我一直觉得没有人能够理解我。你知道如果不能被人理解,我永远不会想到要忏悔,即便是在法庭上。然而现在,那些无辜死去的人们,他们能够理解我。在监牢里,我和她们呆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不论我是否愿意,他们晚上都会来。在被审讯之前,我甚至在梦中就可以将他们逐走”。

朗读成了他们约会时的必备节目,十五岁的少年“一遍遍地为心爱的女人朗读学校要求学生朗读的文学作品:荷马史诗、西塞罗的演讲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人怎样与鱼、与海搏斗一。”

在小说第二部分,已经长大的米夏再次见到汉娜时是法律系参加法庭实习的大学生。对而站着的汉娜,是接受审判的纳粹战犯。米夏明白了一个秘密:原来,曾当过集中营女看守的汉娜是个文盲。因此她与少年米夏约会时一再要求米夏为她读书。

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掩盖这个令她感到羞耻的秘密,汉娜放弃了西门子公司的工作跑去当了纳粹党卫军女看守一一因为这个活儿不需要识宇。为了避免暴露自己是文盲,汉娜在法庭上拒绝被辨认笔迹,直接揽下被指控的所有罪行。

特别的女人,固执的可爱又可悲。

相关文章

  • 特朗普总统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特朗普总统自传《永不放弃》读后感 一、政治小丑 特朗普先生在竞选美国总统之前,在我这个远在中国的年...

  • 2018-11-28

    《寄小读者》读后感 《寄小读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冰心,冰心除了写这本书,还写了《分》、《南归...

  • 【寒假阅读季征文】孩童眼中的哈姆雷特更与大人不同

    读后感/哆哆,记录/溪山木影 作者有作者写作的意图,读者有读者对文本的解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童眼中...

  • 《读者》读后感

    这几天,在空闲时读了会儿《读者》,刚读了第一篇文章就热泪盈眶。文章讲了一对老年夫妇晚年时的“爱情”故事...

  • 如何让别人喜欢你

    偷个懒,不去读原著了,我觉得这位读者分享的读后感应该就是精髓了。 转载读者钱丢丢(来自豆瓣),来源:https:/...

  • 读书笔记

    《折磨读者的秘密》读后感 文: 悠然 读了《折磨读者的秘密》,才发现写小说的套路之深,自己所知太浅。同样的铺陈文字...

  • 如何分摊秘密(七)

    十、拉格朗日插值法 本节介绍拉格朗日插值法,学过的读者请略过。 从数值分析的角度来看,拉格朗日插值法常被描述成是用...

  • 学习不能总想着一蹴而就

    《刻意练习》读后感 (致读者) 本书开头“致读者”中写道“不断重复只是天真的练习无法带来进步”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因...

  • 《美的人》之桃之夭妖~读后感

    许久没有翻来《美的人》,写完梅魂和初樱就没有没有持续写读后感了,梅魂的读后感阅读量过了1000了,也有读者在催促,...

  • 没有说教的教你做人的好文

    作者:观雨先生 《先学会不生气,再学会气死人》读后感 公众号《读者》的版面最上方是宣传介绍《读者》公众号和语音频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朗读者》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rx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