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教育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一直都在强调教育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很多学校都与之背道而驰。把真正的教育初心给弄偏了,在苏氏教育中一直都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进行教育。特别是在个性发展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根据苏氏教育的理念结合当前的“双减”恰好是一次契机。这种双减之下的教育更加贴合苏氏教育理论。例如苏霍姆林斯基提倡的“德育”、“劳育”和“美育”。
一、 苏氏“三育”
(一)德育的塑造
苏霍姆林斯基说:“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和谐发展的前提是我认识,有了自我认识便能创造和谐社会。只有当所有人都有了共同的意识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创造和谐。现在很多的学校只是一味的在追求应试的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道德上面的教育,但是从大教育上来讲,德育是成人的第一步。一个思想道德有问题的学生远远比知识能力差的孩子危险。所以我们应该把首要的任务重点放在孩子的思想教育上,从最根本的教育做起。只有方向找准了才能给出好的方法,这样才能有好的成长。思想扭曲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前几年网络上疯传的“马加爵事件”连宿舍的同学都不放过,其根本问题就在于思想上,也就是在道德认知上出了问题。这样的孩子就算考的分数再高也是社会的悲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孩子知识学习的多少可以生活,但是最基本的三观要正。
“精神空虚是人最可怕的灾难”一个人只要精神空虚就会失去安全感,或者会做一些与生活不想融合的事情。精神空虚来源于道德的扭曲,在孩子的学习中没有建立思想道德的引导和美化,所以他们在认知上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他们的道德观没有建立就会走向社会的歧途。为什么越老越多的孩子走向社会后难以生存,容易受到社会中的一些不良诱惑。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己的精神上不满足。所以追求一些刺激的东西,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孩子的行为习惯变坏。甚至很多孩子在犯了错的时候,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做。只是单纯的想去试一试,这种试一试的心理就是精神的空虚所导致的。这种我们可以从校园的文化上去填补学生的这种精神空虚。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种就在强调利用环境来塑造孩子的学习和道德观,做到让墙壁说话。每一所学校都有文化墙,怎么把这种资源利用起来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有一些学校就非常重视这种校园文化的建设,孩子们的学习精神面貌和核心文化素养是能够从校园的文化建设上反映出来的。多从一些积极的方面去进行建设,孩子们的道德思想自然就会得到美化和提升。所以这种行走的校园文化环境也是一种塑造道德观的一种方式。
(二)劳动的价值
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于创造,而创造也是一种学习。所以创造就是一种劳动的能力。劳动创造就是教育的一种任务。这种劳动教育恰好结合现在施行的“双减”政策可以建设起来,现在由于“双减”在作业上进行了减负,我们就可以把劳动教育给到孩子身上。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是非常差的,连最基本的生火做法可能都没有经历过。我记得在我们读小学的时候,每学期都会有一门课程叫做“劳技”上面就是叫我们最基本的劳动技能。就连基本的扫地洗碗都是有方法的。可是现在的孩子问他们怎么扫地的,回答的都是在地上走来走去就行了。有些农村来的孩子可能会好一些,知道怎么打扫更彻底,更高效。这些都是知识,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上是没有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借此“双减”的政策讲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落实下去了。时间上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所以这时候劳动教育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空有一腔的理论知识但不能结合实际又有何意义了。
劳动教育也可以是一种实践教育,将课堂中的知识技能转化到生活中的实际中去进行运用。劳智结合也是一种学习的消化方式,这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是更好的教育形式。也是一种孩子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比如今天学了怎么去给植物进行嫁接,回家让孩子写一个方案和实施步骤。如果把这种换成回家找一株植物实际操作,我想学生更乐意去做,而且远比做方案来的实际。对于课中的知识也能更加的重视,就拿我们班的孩子来讲在生物课上,让他们观察蚯蚓的外形和基本资料。这些孩子带着这种大城市是见不到这种生物的。所以在理解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不足,不像我们从小在田里长大,对这些生物是熟悉的不得了。知识没有官方的去认识,那么这些实践是他们没有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生活能力不足的原因,因为他们没有去实践过,没有亲身体验过。自然这种劳动的能力就缺失了。因此这种劳逸结合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美育就是感知自然的美好
美育我理解为审美观,这个审美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审美,对个人的审美,和对美的感知。我们时常说某个人的审美观点有问题,那么这个审美的标准是什么。我想各有各的说法,每一个人的认知程度不相同。对于事物的认识和感知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种审美观就没有特定的界定,也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了所以我们的审美是根据自己的认知去认识的,一般分为大众审美和个人审美。个人审美主要自己开心你觉得美就是一种美。而大众审美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种标准,这种标准是要结合不同的历史背景去看的。和每年的潮流也是有影响的。
我们需要去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去进行审美。所以美育是很难去做到的,这是一种智力和劳动教育的结合教育。能做到审美的意识也就是学有所成了。
二、 家校教育的意义
教育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种环境的教育中关键的就是家校教育的合作。很多人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现在国家也在大力提倡家校教育合作的口号。所以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家长学校”很多学校都有这个标识。那么这种家长学校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团队了。是不是做几次讲座就算完成了家校合作的任务,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知道教育是持久的,是漫长的那么既然都是教育都是需要持久坚持去做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不是说建立一个档案,写几次资料就的能达到家庭教育的。家校合作是长期交流的过程,我们班的家长我就分成了四个部分,按照不同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不同的沟通。对于不同孩子说出现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开学之初我就借用陈宇老师家委选举条件设置的办法将班级家委进行了设置。然后再让他们去按照各自家长去收集信息进行沟通。
在学校我也会根据孩子对家庭的认识和问题和家长们进行适当的沟通。只要把家庭教育经营好了,孩子的成长才能更好的得到促进。
三、 苏氏教育对我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对于这个教育系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也一直在追寻这种教育的道路。这种成人教育的理念是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达到。也给我们青年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方向,在教育路上一直追求自己的极限。我从苏霍姆林斯基进入教育到扎根教育的转变中认识了教师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也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把教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