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
个人理解:五祖的房前,有三条走廊 ,准备请画家卢珍来画《楞伽经》和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下去。(“供奉”指画家艺术家)
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个人理解:神秀把偈子做好以后,几次都想呈给五祖,走到堂前,心中突然恍惚,全身流汗,想交也交不上去,前后经过四天之后,十三次想呈偈子也没有做到。
个人吐槽:对待学佛谨慎认真是好,但是过度就变成执着了。
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
个人理解:神秀思考到,不如就在走廊写,让师傅路过的时候看到,如果师傅忽然看到说好,我就马上出来礼拜,是神秀我作的偈子;若是做的不好,枉费我在山中修行那么多年,受大家的礼拜,更谈什么修道。夜半三更的时候,自己拿着灯,不让大家知道,把偈子书写在南廊的墙壁上,把心里所看到的都呈现在偈子上。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个人理解:我们的身体就像菩提树一样,心就像梳妆台上的镜子一样,我们应该时刻都保护好自己的善念,不要让善念被恶念所侵扰。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个人理解:神秀书写完偈子后,就回到了房子里,大家都不知道这个事情。神秀又想到:五祖明天看到偈子如果喜欢的话,就是我与法有缘;如果说偈子写的不好,自然是我的方向错了,是因为我以前的业障太重,还不是得法的时候,佛陀的意思难以揣测啊。在房间里面思考,坐着躺着心里都不安心,直到五更都是这样。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个人理解:五祖已经知道神秀还没有开悟,没有看到自性是什么。天亮之后,五祖请卢珍过来,在南廊的墙壁上作画,忽然看到神秀的偈子。说道:画家不用画了,辛苦你远道而来一趟。经中说:所以的执着,都是虚妄的。留下这个偈子,让大家读诵和按这个修行。按着这个方法修行,以免堕入了恶道。按这个修行,对修行有很大的好处。让徒弟们都烧香礼敬,都要念诵这个偈子,就能够见到自性。徒弟们念了这个偈子,都觉得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