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

作者: Joan_5657 | 来源:发表于2017-10-06 16:18 被阅读0次
<<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

这是困扰我们从小到大的一个问题。拿起一本书,先不说喜欢不喜欢,如何阅读,抓住一本书的重点,从这本书中捕捉到有用的知识点、信息,这是有技巧和方法而言的。

聊起读书呀,我小时候算是认真的了,是边读边记笔记,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记到小本子上。一本书差不多要读一个星期呀。女儿已经7年级了,语文基础还算扎实。平时见她读书算是速度快的了,酷爱阅读,利用零碎时间都会拿本书读。在我心目中,女儿也算是个有读书方法的孩子,请教她怎么读。

“我时间紧呀,第一遍就是粗读浏览。”好像有点道理。

“那看了就赶紧做读后感吗,有感觉吗?”我问。

“这个不行,我只能说知道大概的思想,要表达更深奥一点,就要再把重点看一遍。”

“不错呀,这个方法。”我鼓励她。

偶然瞥见有书推荐里有《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文,嘿,正合我意,赶紧保存,一睹为快。这本美国学界、出版界的传奇人物——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的大作初版于1940年,1972年经过增补改写正式发行,堪称一本首屈一指的阅读指导性畅销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告诉我们阅读的意义、方法、经验。现摘录总结如下。

1.  真正的阅读,把阅读当作增进理解力的工具(经常阅读的人头脑更清楚)。

在阅读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因而更高明一些。

2.主动阅读包括“知识阅读”“增进理解力阅读”和“学习式阅读”。

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的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

3.作者将读书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从浅入深,相互交错。这四个层次是阅读的核心内容。

基础阅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阅读准备阶段。相当于学前教育或幼稚园的学习经验。

第二阶段——认字。相当于孩子学会了一年级的阅读能力,或最初级的读写能力。

第三个阶段——字汇的增长及对课文的运用。可以称作是“四年级读写能力",也就是有能力很轻易地阅读交通号志,或图片说明,填写政府的有关简单表格等等。

第四个阶段,学生要从小学或初中毕业了。读写能力在某方面来说,孩子已经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他几乎可以阅读所有的读物了,但是却还不够老练。简单来说,他的成熟度是可以上高中的课程了。

只有当一个孩子精通了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才是他准备好往更高层次的阅读迈进的时候。只有当他能自己阅读时,才能够自己开始学习。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变成一个真正优秀的阅读者。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进人阅读的层次。检视阅读又分为两种情况: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和粗浅的阅读。

(一)所谓“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是指:略读或粗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子层次。其次,就算你决定了不再多花时间仔细阅读这本书,略读也能告诉你许多跟这本书有关的事。

对于这种阅读状态,作者的建议是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完成这四个步骤,你对一本书已经有足够的资讯,要不要继续读有个清晰的判断。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

这样完成了第一种型态的检视阅读。在这个层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 阅读的速度:速度是根据需要而变化的。

2、 逗留与倒退:影响速度,浪费脑力。

3、 理解问题。

4、 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比较复杂的层次,在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作为一个读者,你应该按照书的种类和主题进行分类,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几句话来叙述一下整本书的大概意思。

例如:从一本书的书名中你能学到什么——1859年,达尔文(Charles Darwin)出版的是《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而非《人种起源》(The Origin of the Species);《罗马帝国衰亡史》而非《罗马帝国兴亡史》 。

第二阶段是找出与作者表述不清的词义,找出论述书主旨的语句,以及哪些是作者已经解决的、哪些是作者未解决的问题。

作者通常会把他要传达的思想藏在书中,或深或浅,需要读者主动地去探索,因此分析阅读的主动性是很重要的。

最后一个阶段是如何评价一本书的好坏,如何成为一个有素质的读者。如果你觉得一本书与你的生活比较贴切、相符,那么这本书是比较符合你的价值观的,定义该是好的。

阅读的最后一个层次主题阅读。带着目的阅读,找到书中有助于解答自己疑惑的信息。需要阅读很多书,从中提炼出一个主题。找出涉及相关的主题的章节、带领多个作者与你达成共识、理清问题、界定议题和进行分析讨论。是最花力气、最主动的阅读。

4、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重点,任何类书籍,所涉及的四个基本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 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 这本书对于你有什么意义?

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以上四个问题,把自己和书籍之间搭建起一个桥梁,读懂一本书不过是时间和耐心的问题了。

5、阅读时,你需要的“阅读辅助工具”。

如何运用导读与摘要来帮助理解一本书,如何正确使用字典、百科全书等阅读工具书,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6、“读书标记”和三种笔记法。

读书标记。

(1) 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 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

(3) 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

(4) 在空白处编号。

(5)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

(6) 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

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三种做笔记的方法:结构笔记(书的筐架)、概念笔记(核心概念)以及辩证笔记(dialectical note making)(不同观点)。

7、阅读可以提高学习方法,带来心智成长。

我们的身体是有限制的,心智却没有限制。在力量和技巧方面,身体在在三十岁左右会达到巅峰。而我们的心智不会因为到了某个年龄就停止成长。阅读能够刺激我们心智的成长,好的阅读,主动的阅读,不仅能对我们的事业和工作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刺激它的成长。

阅读完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总结了以上的阅读方法,你能有所收获了吗?

<<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hr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