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过不上中度富裕,扯不上特别贫穷。吃的饱,穿的暖,唯独小时候的我特别渴望过年,渴望年后接二连三的年例--粤西地区一个独特且温暖的传统节日。
儿时的年味|年例的热闹非常每个村子的年例都有自个固定不变的日期。在年例那天到来之前,人们就开始了节日的忙得不可开交。因为我们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去迎接这个热闹非凡的日子。
正月十六这一天是我村庆祝年例的日子。我最是期盼的是老爸老妈会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就回到家里,和我们一起为这个特别的节日忙前忙后。但是,老爸老妈自从我升读小学三年级后就没有回来过年例了。
我小时候老爸老妈最后一次在家过年例的时候,家里来了好多亲朋好友。那时候,我家的旧房子还没有拆除。旧房子是爷爷的三兄弟一起盖建起来住的,用的是土泥砖,只有一个大前门和一个小后门,有点像四合院的结构。
年例前的一天,我们就开始了准备第二天丰盛的饭菜。按照已想好的菜式进行分工合作。清晨6点许,奶奶喊叫“儿子,起床了!再不去买菜,烂菜都没有了!”老爸慵懒地举手伸腰回应“知道了……”。老爸的这一次起床的速度特别快,装上箩筐,戴上头盔,发动摩托,扬长而去。昨晚想好了的,今天早点起床,叫老爸买点零食回来给我。可是偏偏就是起床晚了,就错过了。爷爷负责煮这一天的饭菜和准备他最拿手的扣肉。扣肉的肉是特意叫舅公留的,早上5点多的时候就送了过来。打小,我就好奇大人们做菜。弄扣肉的第一步是用白开水把肉煮八成熟,然后捞出来冷冻。等到冷冻之后,爷爷会用筷子在肉皮上密密麻麻戳洞,紧接着,手抓一把盐在肉皮上来回涂抹。又同时叫我生火煮开一大锅油,爷爷就把腌好的方块猪肉, 小心翼翼地放到锅里进行最后一步工序。
奶奶、老妈和两个婶婶主要负责包长粽子。午饭过后,她们就开始了围绕着一铁桶浸泡过柴灰的糯米林进行为期半天的包粽子。我和兄弟姐妹们在一旁围绕着,时而过去捣乱一下。有时候也会几个围在一起弹玻璃珠。到了傍晚,十五斤的糯米全部转变为长粽子,堆满两箩筐。
晚饭过后,我们一家老小围着炉灶成个半圆,把柴堆堆成一个小金字塔,点着取暖。大人们就开始了聊家常,出外工作回来的就给我们说很多大城市的故事和发展。那个时候,我们会经常聊的是广州和东莞这两个城市。因为我们家有的在广州番禺上班,也有的在东莞一带糊口饭吃。在家务农的就会聊一些村里面的人和事,所以时而会提到谁结婚了,谁又生了几个娃,谁家的儿女考上了大学。聊到别人成功的,会羡慕一番,说到生活的苦恼,也会感叹一下。
第二天,我们谁都没有睡懒觉,想睡懒觉也有点难,因为奶奶那大嗓门会一个一个把我们叫醒。
儿时的年味|年例的热闹非常等到我们把怀生猪杂汤煮好,大概上午十点多的时候,亲朋好友就会陆续的到来。午餐的准备工作就交给以奶奶为首的一群巧妇们。老爸和爷爷拿出糖果、水果,还有精心泡制的普洱茶来招呼亲朋好友。外公家里过来吃年例的亲戚,看见我就会一个劲地问“你是不是阿辉啊?都长这么大了?读几年级了?成绩怎么样?今年收了多少利是?……”。然后,我一个一个地给出标准答案的回应。多年没见的亲戚见了面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会感叹“你变了好多了!都快认不出你来了!”。对方就会回应“没有,十几年都一样,你反而变了!”。到了开饭时段,爷爷迫不及待地叫大伙坐到饭桌吃饭,稍微慢一点的,还会走过去拉一下手或衣袖。好像担心会有那一个亲朋好友要错过某一道美味佳肴似的。到了桌子前,他们还会互相谦让让谁先入座,谁坐在那一桌,还有坐在谁的旁边等等。
儿时的年味|年例的热闹非常桌子上会有家乡最常见饮料“健力宝和橙汁”,其他的还有米酒。健力宝和橙汁是小孩们的挚爱,每个小孩都会在拿起筷子之前就先倒满满一碗饮料,生怕待会连瓶子都看不到。米酒是大人们的最爱,他们会弄一小杯,一边夹菜,一边喝酒,慢慢品嚼。这一顿晚饭会有12到16个菜,耗时会在两三个小时左右。这吃饭的时间看起来是很久,但大人们觉得还不够尽兴,所以晚饭后他们又会继续围在柴火堆面前谈天说地。有的开摩托车过来吃年例的,我们会准备好还没上桌的菜,打包好给他们带回去吃,特别是给没有空过来的老人们。当然,大人们给小孩们发红包的环节必不可少,这也是我小时候爱上去吃年例的最根本诱惑。有的亲戚是走路过来吃年例的,所以我们会特意安排好谁谁晚上在那一个房间睡。而房间的不够用是常有的。我记得有一次,房间不够用,我们7个小孩一起睡同一张床上,也不觉得拥挤。
最近的几年,虽然没有了往常的热闹和温暖,我们有时间都会回家做年例。此后,每一年爷爷都会在快要做年例的前几天给我们打电话“你们回来做年例吗?”。我们的回应最怕是“没有时间回去啊……”。爷爷在电话的另一头会立马转到另一个话题上“最近工作还顺心吗……”。
儿时的年例,热闹非常。现在,我们几兄妹也各有家庭,每个人都在最应该奋斗的年龄里追逐理想的生活,很少有时间回家过年例。儿时的年味,热闹的温暖不再,但是儿时的年味值得回味半天。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