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鼓楼西大街南侧的孝友胡同,据说是由“药酒胡同”谐音而来。这条不长不宽的胡同,原来与药酒有关。
孝友胡同北起鼓楼西大街,南至后海北沿与后海西沿相连,西至棠花胡同,中间与糖房大院相交。
鼓楼西大街上孝友胡同指示牌。
据传,清乾隆年间,有位来自盛京(今沈阳)的买卖人在鼓楼西大街路南的一条小胡同里开了家酒铺,因来自关外东北,故名“北义兴”。这家酒铺专门卖一种名为“四消酒”的药酒,据说对消食、消水、消暑、消气,即“四消”,有特别的效果,且价格低廉。因出售的药酒装在用葫芦做成的容器里,俗称“药葫芦”,这条胡同渐渐就被叫成了药酒葫芦胡同。
胡同里两棵较大的树
胡同旁边有一座王府,曾是康熙朝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府邸。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皇帝将第十一子永瑆封为成哲亲王,并将明珠的府邸改成了成王府。乾隆皇帝有十几个儿子,都想继承皇位,只有成亲王与世无争,唯一的爱好就是研习书法。他的书法端正清丽、圆润流畅,颇具馆阁体的风格,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清乾隆时期“四大书法家”。成王爷研习书法之余,常到附近的“北义兴”酒铺小酌,见“北义兴”的匾额已经破旧,他便重新题写了一块。嘉庆六年(1808年),成王爷又手书了一块“春在水之乡”的横匾,悬挂在店堂中。成王爷为“北义兴”题匾的消息很快传开,京城不少书法爱好者慕名前来观赏,一时间“北义兴”声名大振。
晚清时,“药酒葫芦胡同”被简称为“药酒胡同”。民国以后,“北义兴”搬到了鼓楼西大街(时称丁字街)路北,民国十四年(1925年)“药酒胡同”按谐音为改为“孝友胡同”。
(摄影/江雪,文字资料来自互联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