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之前看了一半的育儿书看完,总觉得书名有点儿怪怪的。
书的名字叫《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难道不能陪着孩子成长,就没有教养吗?
当然,书的内容还是有些值得可借鉴的地方。
像那句:你不教育孩子,这个世界会狠狠教育他。
作为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是我们教育孩子和社会教育孩子是两码事。
让孩子在家里能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能在这个家里呆得住,这是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的一种温馨环境。
让孩子能时刻感受到,无论外面再大的风雨,始终有一个能够容纳他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他的避难所,是他的幸福港湾。
但是,社会教育孩子一样不能缺失。有时候我们反而希望孩子在社会上能吃一点亏,让他们在社会上磨砺一下,对他们的成长也是有好处的。
我非常赞同昨天看的几句话。这句话是美国首席大法官罗伯茨在儿子毕业典礼上所讲的:
我希望你不时地被人不公正对待,因而你会知道公正的价值。
我希望你会遭受背叛,让你感受到忠诚的重要性。
我希望你时常有孤独感,让你不会把朋友看作理所当然的存在。
我希望你有时会倒霉,让你意识到运气的重要性,并且发现:你今日的成功并不完全实至名归,而他人的失败也并不完全是活该。
我希望你的对手对你冷嘲热讽,让你意识到有风度的竞争多么重要。
我希望你时不时被忽视,让你意识到倾听他人的重要性。
我希望你遭受刚刚好的痛苦,让你学会同理心。
自己这些祝福无论送不送,在今后的生活中都会发生,因为这就是生活。
我认为,我们所能承担的教育只占孩子人生教育的20%,社会对孩子的教育可能占到80%。
比如说,有些父母老觉得自己的孩子不靠谱,做什么事情不考虑后果,只管自己做就行了,那是因为在父母的眼里。
但如果让孩子真正的去承担一件事情,特别是在工作岗位上,单位领导分给他一个项目。
这个时候,如何能把项目做好,他可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学习,去策划,直到把这个事情圆满完成。
侄子上个月和几个同学回老家来调研。拿着学校的介绍信,跑了几个部门,均遭到了别人的冷落。
转回头又跑到亲戚的部门,担心遇到和之前相同的境遇,于是给亲戚打了个电话,想找熟人通融通融,以便尽快完成调研任务。
亲戚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立即给联系了有关部门和领导,并且请专业人员全程陪伴,给予指导,为他圆满完成调研任务提供了便利。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侄子知道借势而为,并没有想着凭一己之力去做这件事情。
我想从这件事情上,已经给了他很好的教育机会。做任何事之前,敲门砖是很重要的。
每个家庭,父母的经历及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面面俱到,所以孩子到了社会这个大熔炉,学到的东西是很多的。
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把基本的做人道理教会给孩子。
首先做人以诚为本,以诚待人。
其次,要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品性。让别人以为你是一个正直的人,愿意和值得别人交往。
最后,要让孩子成为一个热心的人。愿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多帮助别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其实是在帮助自己,这样会让你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如果孩子具备了出社会的基本品性,父母把这20%交给孩子,孩子在社会就会多于80%的收获。
80%的社会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教育的20%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两者相结合,就构成了人一生的整个教育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