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手册,就应该先简明扼要地开始说如何急速缓解相关症状。这个年月,没几个人不认识字,如果不是认为自己至少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症症状,谁会找这样一本书来看。所以认定了,就是愿意相信。麻烦先给出点有用的主意和合适的求助方法,再跟我谈病因!
除非……现在发现有人比我还需要救助。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和社会对人们“应该相互救助”的教育,会让我们第一时间被比我们更需要救助的人引过注意力。天啊,身边有的人曾经崩溃了很久,但我却不知道,而且她看起来各个方面都很幸福啊,可她现在需要我们的帮助,这是为什么呢——虽然这么说也许不很恰当,可是善良、好奇地积极帮助别人,同时进行自我对照,就是改变焦虑状态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寻找更加专业的人提供帮助。心理咨询、催眠、正念……都可以有效改变焦虑状态带来的不良影响。但是,如果担心这些专业人士和专业疗法不能“随时随地”提供帮助,自己还是要积极学习如何应对焦虑,特别是要学会“把焦虑当做正常情绪”。别把焦虑当做什么见不得人的情绪,别觉得自己的焦虑是杞人忧天就放任下去,没有什么比自己了解自己更重要。
以上是本书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从第一章到第九章,即全书的主体部分,教每一个陷入焦虑的人如何有效地进行以我救治。每章提到一种类别的焦虑状态,比如惊恐发作、社交恐惧、失眠、情绪低落、自我麻痹。而每一章的第一页都是“安娜的紧急修复法”,提出能迅速缓解相应不适状态的方法;然后列出进一步要去做的事,比如“改写标签”,试着找到不良反应的替代词,让他人和自己都不会第一时间感到手足无措,以转移注意力,弱化不良反应;再进行这一类的小练习,直到自己觉得“接受这种程度的情绪没什么的,和偶尔失望什么的小情绪一样”,就足够了。一旁可爱的简笔插画,还不时地泄露焦虑者的“内心戏”,让人得以更直观地感受情绪能被及时转换的好处。
虽然作者之一的瑞塔博士早早提到了:阅读本书时你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建议和想法都会引起你的共鸣,满足你的需求,因为它们并不是“通用的万能解决方案”。可是,哪位读者不是抱着这样的期望来读这本书的呢?特别是那些一度陷入了“自我麻痹”状态的人。他们最常感受到的想法是“我无力应对”,所以决定借助吸烟、酗酒、自残等成瘾性的方式,来帮助自己获得解脱。殊不知,这只是情绪到了一个“临界点”后,为自己选择的一条自我毁灭之路:特别是当这类不良习惯“开始控制、决定你的行为”后,只要最初由成瘾物质带来的兴奋感消退,就只能依赖加倍加量地使用成瘾物质去抑制负面情绪,一来一往,陷入恶性循环,直到精神和成瘾物质在头脑与身体方面的控制双双崩坏。甚至从此以后倍感空虚,然后变成一个习惯性撒谎和伪装的人,“无法诚实面对自己,更倾向于否认现状”……
好在这样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的焦虑症患者也并非无药可救:焦虑状态可以通过识别自己的身体不适来辅助判断,而他们的不适,基本上就是全身上下莫名地不舒服。这和焦虑本身带来的缺乏足够的运动、健康的饮食和长久的负面精神状态有关。所以,必须根据这些问题的根源,主动选择改变,选择适合自己身体当前状态的运动方式、食疗食谱和调节情绪的方式,才能从恶性循环中一点点地自我救拔。直到某一天,他们用社会通用的标准衡量自己时,能真正认可现在的自我,还有普通人标准的、正面的特质,尤其是恢复成了一个“诚实”、有“同理心”、“正直”、“忠诚”的人时,焦虑状态,也就基本解除了。
愿每一个身处焦虑状态的人都能尽早走出“焦虑症人格”的阴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