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连载小说
苕木匠读《周易·讼卦》(51):以平讼能力考评政绩

苕木匠读《周易·讼卦》(51):以平讼能力考评政绩

作者: 苕木匠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22:47 被阅读105次
    苕木匠读《周易·讼卦》(51):以平讼能力考评政绩

    初六(谦  ):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永”:久远、长久、永久。

    “所”:代词,相当于“此”,指引发纠纷的事。

    “不永所事”就是所发生的事不长久,什么事呢?要结合卦的主题看。本卦的主题是“讼”,也就是与人争执。爻辞省略主题是《周易》的常用手法。因此,初六爻爻辞可译为:

    “所发生的争执如果能很快结束,只是小的言语之争,最终的结果还是好的。”

    初六爻爻象为“  ”,《谦》卦卦象。“谦”有谦让的意思,争执双方在发生冲突时,都能够相互谦让,矛盾自然会很快解决,故有“终吉”之辞。或者说,这句爻辞也可以译为:

    “发生争执时,如果双方都能够退后一步,就可以很快地解决矛盾。虽有一些言语冲突,但最后的结局还是好的。”

    冤有头债有主

    九二(升  ):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克”:胜任。

    “归”:返回。

    “逋”:逃亡。

    “邑”:本义为有人聚居的地方,后指国、国都、大城市等,也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名。《尚书大传》卷四说:“古者处师,八家而为鄰,三鄰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依此而推,一邑当为三百六十户的行政单位。本爻辞中的邑如果是实指,则当是指此级别的小部落,因为其爻辞为“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眚(sheng省)”:本义为眼睛生病,也即现在的青光眼、白内障等类似的病。眼有病就看不清路,看不清路就容易摔跤,并由此而引申出过失、灾难等义。这里用引申义。

    九二爻爻辞大意为:“诉讼失败后,逃回家中躲避打击,他所管辖的民众并没有过错。”

    爻辞中的三百户不应是实指,而是比喻其民众,因为爻辞是对争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所作的假设,而不是个案分析。因此,本爻辞的“三百户”可译为“民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争讼失败,是要接受处罚的,因为其争讼的过程给对方造成了伤害,诉讼也需要付出成本。但是如果失败者不愿意付出成本,而是跑回自己的势力范围寻求保护,以逃避打击,那么,这是他本人的过错,并不是他所在集体的过错,所以在将其绳之于法时,不要扩大打击面,不要迁怒于众人。用我们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冤有头,债有主。

    这段爻辞比较好理解,但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争讼失败之后是要付出代价的,否则就不用逃跑了;

    二是争讼并不是争斗,而是讲道理和评理的过程,所以,讼的过程只是当事人在争讼,众人不参预,或者不深入地参预。以上两点与现代的法院诉讼,打官司的意义有些类似;

    三是“其三百户无眚”的爻辞可以印证周族“有罪不连坐”的政策是可信的。

    九二爻象为“  ”,《升》卦卦象。升的本义为古代量具,现在的农村仍有使用,主要用于衡量谷物类的数量。分清责任,划清界线也是一种衡量,故有此爻辞。

    玩的就是心跳

    六三(师  ):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食”:本义为饭食。引申为食物的通称、吃、消灭、接受等义。

    “旧”:繁体字写作“舊”。甲骨文写作“  ”。《说文》:“旧,鸱旧,旧留也。”段玉裁注:“《释鸟》:‘怪鸱’。舍人曰:谓鸺鶹也。”《广雅·广诂》:“旧,久也。”《广韵·宥韵》:“旧,故也”。“旧”字的本义为鸺鶹鸟,也即猫头鹰。大概是因为人在白天所见到的猫头鹰往往长时间不动的原故,“旧”字被人借用为长久、古老的等义。在《周易》中“旧”字出现两次,均用原义,指猫头鹰。

    “德”:甲骨文写作“  ”。金文写作“  ”。《说文》:“德,升也。”桂馥义证:“古升、登、陟、得、德五字义皆同。”《篇海类编·人事类·彳部》:“德,德行。”《玉篇·彳部》:“德,惠也。”“德”字为什么与升、登、陟、得字同义?又为什么有道德、恩惠、德政、贤明者等义?古人没有说清楚。

    观字形,甲骨文“德”字由“  ”和“  ”两部分组成。“  ”即甲骨文“行”字,道路的意思。“  ”为古文“目”字上加一刺状物,大概是提请注意的意思。以此,“德”字的含义当为瞪大眼睛,注意道路。金文“德”字在“目”字下加上了一个“心”字。心在古人看来是一个思考的器官,加上此字表示思维功能。因此金文“德”字的大意当为不仅要瞪大眼睛,注意道路,还要用心思考,辨别真假善恶,比甲骨文的含义更清楚地表明其谨慎的用意。“升”、“登”、“陟”均是非常规的行走方式,是需要人小心谨慎的行为,故有德义。所谓德行、道德均与道路和行走有关,也可证明“德”字的本义为谨慎的行为的意思。有了这种谨慎,自己就可以少犯错误,这也就是将这种贤明之人称为德者,将好的政治制度称为德政的原因。

    六三爻爻辞直译大意为:“食用猫头鹰的谨慎行为,要正确地认识到其中的磨难,但最终的结局还是完满的。或者服从王者的安排,为王者服务,自己的事业将不能成就。”

    直译后的六三爻爻辞依然含糊不清。“食用猫头鹰的谨慎行为”是什么意思呢?理解“食旧德”这三个字的含义还要结合整个爻辞来认识。这段爻辞一共是两句话:“食旧德,贞厉,终吉”是一句;“或从王事,无成”是一句。后一句中的“或”字表明这是一个选择句,前后两句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因此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结局。或者这样,或者那样。或者是这样的结局,或者是那样的结局。

    “或从王事,无成”这句话我们在《坤》卦六三爻辞中见过,含义也非常清楚,就是跟从王者行事将没有前途的意思。以此来看前一句的“食旧德”,就应当有“不从王事”的意思。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王,“不从王事”就是要造反,所以,“食旧德”三字的真实含义就是造反,就是准备称王。

    如果我们将“旧”这个猫头鹰视为对王者的比喻,此三字的含义就很清楚了,这应该正是作者的想法。猫头鹰是一种凶猛的鸟,俗称夜猫子,眼大而圆,头上有象耳的毛角,昼伏夜出,捕食小鸟、兔、鼠等动物,称得上是鸟中之王。《诗经·幽风·鸱鸮》一诗是周公写给成王的,其中的第一句说:“鸱鸮!鸱鸮!即取我子,无毁我室。”这首诗中的“鸱鸮”就是比喻成王,而鸱鸮就是“旧”,也就是猫头鹰。所以“食旧德”的含义也就是“谨慎地夺取君王权力的行为”。正是因为“食旧德”是称王造反的意思,所以才有后面“贞厉,终吉。”的话:要正确地预见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也要看到称王后的美好结局。这句话相当于我们常说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以此,六三爻爻辞就译为:

    “谨慎地夺取君王权力的行为,要认识到其过程的艰难,但前途是美好的。或者继续俯首称臣,将没有良好的结局。”

    呵呵,作者玩的就是心跳。这也是周族开国的史实哟。

    理解这段爻辞的困难主要是对“食旧德”三字的理解。长期以来,这三个字的含义都已经完全改变了,传统易学将其解释为“享受过去的恩赐”,就正是按其字的现代含义在解释,这种解释使得整个爻辞不通顺。我们将“食旧德”理解成“夺取君王权力的谨慎行为”的依据有三点:

    一是在解释《周易》卦爻辞时,力求回到作者的时代,而大多数汉字的原始义就正是那个时代的含义。所以我们在解卦时就应当首先以字词的本义为主,只有当本义解不通整个爻辞时,再从引申义中寻解;

    二是结合本卦其它卦爻辞确定其含义,就“食旧德”三字而言,我们前面已经做出了分析,它是选择句的一部分,含义应为“从王事”的另一种选择,应含有“不从王事”的意思;

    三是结合该字在其它卦中的应用情况而定。“旧”字在《周易》中仅两见,另一处为《井》卦初六爻爻辞的“井泥不食,旧井无禽。”其中的“旧”字也是用的猫头鹰之义,大意为:“飞鸟搅混的井水不能食用,有猫头鹰守候的水井就不会有小鸟来捣乱。”这是比喻社会秩序需要有人来维护。正是依据此三点,我们才做出了以上解释。

    商周之争,实际上也是一场讼,是一场最大的讼。

    六三爻爻象为“  ”,《师》卦卦象。师的本义为聚众,引申出讨伐之义,故有此爻辞。

    好汉做事好汉当

    九四(解  ):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复”:恢复、答复。

    “即”:接近、靠近、迎合。

    “命”:命令。

    “渝”:改变、变更。

    九四爻爻辞大意为:“争讼失败后,重新遵从其命令,就可以因为自己及时的改过而得到安宁。有了这种正确的认识就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结局。”

    九四爻爻辞是九二爻爻辞的反面,两者都是“不克讼”,即诉讼失败,但却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态度来对待失败,也因此有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九二爻爻辞说:“归而逋”,三十六计走为上,溜之乎之。而这一爻辞却说:“复即命。”马上低头认罪,恢复到过去惟命是从的状态上来。他们的结局会怎么样呢?前者是“其邑人三百户无眚”,看来打击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是划分责任的问题,方丈跑不了,和尚可过关。而后者却是“渝安,贞吉。”能改正错误就可平安无事,有了这种正确的认识就可以有一个完满的结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赞成光明正大地承担责任,而反对逃避责任的小人态度的。所谓好汉做事好汉当。

    九四爻象为“  ”,《解》卦卦象。解困的办法是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以求宽大的处理,故有此爻辞。

    九五(困  ):讼,元吉。

    九五爻爻辞大意为:“争论以讲清道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九五爻爻象为“  ”,《困》卦卦象,处困之时,只有据理力争才是最好的出路,故有此爻辞。

    这句爻辞很简单,但从这句爻辞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就是爻象的作用问题。我们在注释时,总是先解释爻辞,再解释爻象,而其实应该是反过来解释才对,因为爻象是作者写作爻辞的主要依据之一。我们这么做是因为爻象很抽象,我们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说对爻象和爻辞的关系,只能采取反推的办法来解释,是没得办法的办法。由于爻象是我们刚发现的一个新问题,所以即使是这种反推的结论,怀疑者一定大有人在。而这句爻辞如果我们不看爻象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仅仅从“讼,元吉”的爻辞看,作者好像是一个喜欢并提倡与人争执的人,而“中吉,终凶”的卦辞又明明白白地表明作者是反对无事争讼的,两者的矛盾无法解释。只有当我们结合爻象来认识爻辞时,其含义才完全清楚,原来爻辞还有一个前提条件,这就是爻象。

    九五爻爻象是《困》卦卦象,困就是处境艰难的意思。作者想说的是:在处境艰难之时,据理力争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而不是提倡无事生非、无中生有地与人争讼。所以这段爻辞正确的译法应为:

    “处困境之时,据理力争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爻象的确是爻辞的主要依据,离开了爻象我们是很难正确解读《周易》卦爻辞的。

    以平讼能力考评政绩

    上九(讼  ):或,锡之搫带,终朝三褫之。

    “或”:疑惑词,相当于“惑”。

    “锡(xi悉)”:通“赐”,给予的意思。

    “ 搫(pan盘)”:《说文》:古代男人系在腰间的宽腰带,可以佩刀剑,其上或有金玉装饰,以现在藏族蒙族所佩带的腰带相仿,常作为君主对有功者的赏赐品。

    “带”:束衣的腰带。

    “朝”:朝代。

    “褫(chi齿)”:“褫”的本义为剥夺去衣服。古人以衣带的样式代表官阶的等级大小,所以“褫衣”的实质也就是罢官免职或降级。

    “之”:第一个“之”字是作代词用,相当于他、他们。第二个“之”字作助词用,无含义,仅起到调整音节的作用。

    上九爻爻辞直译大意为:“疑惑不定的人,朝廷赐于他的衣带,在本朝终结之时,将被三次剥夺。”

    理解这句爻辞有三个问题需要搞清:一是“或”(惑)字的内含是什么,是指人爱好太多?还是疑心太重?或者朋友多了花心?当然都不是。他是指在讼的问题上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如何与人争讼,也不知道如何裁判别人的讼。我们怎么知道的呢?就是结合卦的主题和爻象而知道的。本卦的主题是讼,而上九爻爻象正好也是讼,爻辞是根据爻象而写,因此,“或”字当然是针对讼而言,“或”就是对讼而惑;

    二是“锡之搫带”的含义是什么?古代衣服式样往往是其身份的象征,普通百姓不论你多么有钱也不得穿绸缎,故称为布衣。官员的服装式样、图案则代表了不同的等级,有如现在军队的军衔,而且不是随便就可以制作的,需要朝廷赐予,所以,这里的“锡之  带”实际上是指朝廷赐予他的爵位;

    三是“终朝三褫之”的“终朝”是指的多长时间?“终”是完结的意思。“朝”有早晨和上朝之时及朝廷等多义。既然是讲朝廷之事,当然与早晨无关,故“朝”字不应该是指早晨。其次,除非皇帝是一个神经病,他不可能在一个上朝的时间内多次剥夺某个大臣的爵位。因此,我们以为“终朝”是指某个帝王在位的时间,即朝代:一朝君子一朝臣的那个“朝”。以此,上九爻爻辞可译为:

    “缺乏主见而不能公正合理地处理好民间纠纷的人,帝王曾经赐予他的爵位,将会不断地被贬低。”

    这一爻实际上是在说:无论作为哪一级的领袖,一定要公平合理、及时果断地处理好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争讼问题,否则的话就会失去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也会失去帝王的信任,贬官降职也就是必然的事了。所谓“当官不为民做主,赶你回家卖红薯”。古代的官不象现在的官职分得那么的细,是要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哟,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当好法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苕木匠读《周易·讼卦》(51):以平讼能力考评政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ge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