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首诗的时间炼字之道古体诗
古人追求的“无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古人追求的“无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作者: 梧桐树边羽 | 来源:发表于2019-09-19 00:37 被阅读0次

这个题目,看起来轻飘飘的,实际上非常宏大。

因为“无我”这两个字贯穿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所有学派的中心。而中华传统哲思流派纷繁复杂,一时也不好从何说起。我就几千年淘汰下来,如今依然保存并发扬的几大流派角度粗略地进行回答,希望能勾勒出中华古人追求“无我”的境界。

儒家

先秦儒家学派的中心思想是“仁”。他的理想社会是人人守“仁”,则天下大治。原始儒家学派是以修身为准则,用道德来对每一个人进行约束,以达到友爱互助的乌托邦。孔子曰仁,孟子曰义。“义”和“仁”有些不同,多了社会之间与人之间的互相约束,不止要修身,还要互义。“仁”是以“我”为基础的,而“义”是以对方为要求的。到了后期的儒家,更是要求“存天道,灭人伦”,在对君王大道的追求下,将小“我”压缩到零。这也是儒生死君最多的时候,气节固然可赞,但是这是违背人伦的。

所以,儒家中的“无我”,实际上是讲“大我”,弃“小我”。为了整个社会、集体的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这在今天,虽然值得赞扬,但并不可取。因为我们现在知道,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有价值的。再小的“我”,也是独立的、有权益的“我”。

道家

老子说过:“吾有大患,及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我有了这个身体,才有这些俗世拖累,到我的身形归于大道,我还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很多人就把这里理解为道家的“无我”。

其实道家一直提倡的是“天地大道,众生平等”,修行也只是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讲究的是思想上的“逍遥游”,摆脱身体的桎梏,但是并没有一个普遍的“无我”的概念。“道”存于万物,自然也存在于“我”,我最终会归于大道,但不代表无我。而庄子的《逍遥游》中也提到过,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里面的这个“无己”,就是无我。这个“无我”并非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而是认识到自己和万物并无区别,与大自然浑然一体,而感觉不到“我”的特殊性。这也叫“忘我”,并非忘掉自我,而是忘掉物我之间的区别。

佛家

佛教中人讲“无我”就比较多了,特别是盛行中华的禅宗一派。“三法印”,即《杂阿含经》中的“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也就是原始佛教“苦集灭道”四真谛的另外一种表述。其认识逻辑是,由于“无常”而“空”,由于“无我”亦“空”,而成佛就是明白这些道理后的“涅槃寂静”。基于龙树的中论,这种“空”并非指万物皆空,而是指万物的本性都一致,也就是万物是没有自性的,如果有,这种“自性”也只能是“空性”,也就是“佛性”。

所以佛家的“无我”,更多地是通过修行来认识到修行者本身已有的佛性,所谓“明心见性”,就是通过不断地修行来摆脱人世间各种杂念对佛性显现的干扰。所以,在佛教中,进入“无我”之境,就是“见性”之时,也就是开悟进入“涅槃寂静”的必须过程。

诗词

诗词创作中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是来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的阐述,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有我之境”,是指在作品里以作者的视角来观察,客观景物和诗人自己都是作者观察的对象。要写出了作者的参与,所以描写出来的客观景物和诗人自己,都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体现的是作者的观感。

而“无我之境”,是指作者不参与进描写对象,即便写到诗人自己的活动,诗人在诗里的形象也是客观形象,好像山水画中的人物一样。而诗词创作者更是一种远远的上帝视角,并不强行传递自己的感情,所有感受都需要读者通过诗词自己去悟。

这个诗词创作的“有我”、“无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论述,这里就不再重复。

儒家思想指导了官场生活,道家、佛家思想指导了日常生活,而诗词创作表现了古人的精神生活。从以上这几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应该算是比较完备了的。

总而言之,古人在生活中几千年下来在以上几个大的方向对“无我”的追求大致如此。当然,其中又分门别类,花开几枝,那就不是简单一篇文章能说清楚了的。

相关文章

  • 古人追求的“无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这个题目,看起来轻飘飘的,实际上非常宏大。 因为“无我”这两个字贯穿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所有学派的中心。而中华传统哲...

  • 要舍得对自己好

    要舍得对自己好 “无我利他”是一种可以追求的境界,在追求的过程中要考虑自己的起点,要做到“无我”首先要有一个我,或...

  • 什么是无我之境?

    这是我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1062天 无我是一种境界,那什么是无我呢?为什么要追求无我之境呢? 我可以分为三个我...

  • 2020-03-14

    所以吧,天人合一,是一种境界,无我。

  • 什么都不要想

    我一直追求一种状态,就是“什么都不要想”的状态。类似于“无我”或者“忘我”那种境界,但令人沮丧的是,就这看...

  • 为什么三年拳不如一年跤?事件处理中出发角度优劣探讨

    前言 佛法中追求破我执来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看起来是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笔者从传统武谚中引导、切入,来提供一种...

  • 感知

    自由自在,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态度,是需要经历怎样的疼痛和折磨才能够完成的一种涅磐。不需去追求任何的境界,不需去完善...

  • 无我

    当提到无我,在以往的理解,和当下的理解是完全的不同,核心的在于总结,反思。 无我是一种能力,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无...

  • “无我”境界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对他的各种评论都有,莫言自己很幽默地说:“起初啊,我以为大家对我争议的对象是我,渐...

  •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建立的是自我的自信,人际,能力,价值观,知识储备,身体素质等,追求无我,说的是不刚愎自用,一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人追求的“无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ir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