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借用老师的课程来细说(4)

借用老师的课程来细说(4)

作者: 慧自在的鑫悦 | 来源:发表于2020-04-30 11:48 被阅读0次

疑惑1、曾经有一天,有三个学员问了老师同一个问题。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学生、一个是创业者,他们都问:学习时间管理,天天做番茄,虽然效果好,但是我担心自己变成机器人。你怎么看待时间管理的「秩序」和「混乱」状态?

他们都通过番茄工作法、时间管理过上有条理、有效率的生活。但是,他们在网上看到大V在质疑番茄工作法、文件整理、收纳等讲求秩序的方法,大V们觉得这些方法会把人变成机器人,并提出这样的质问:你到底希望像机器人那样工作,还是像人类中的大师那样工作?于是,害怕沦为「机器人」的他们,才会同一天不约而同问了这个问题。

揭秘1、大V认为大师是「反秩序」的,大师的艺术杰作超越秩序,是在混乱中让创造力勃发出来的。所谓秩序,只是普通人的自我心理安慰,把自己的桌面整理整洁、电脑文件归类有序,实际上大师是不齿此类行为的。

真的如此吗?大师们看起来混乱,但是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师的混乱,是一种「创造性混乱」,而且是在引入了秩序的基础之上,有意识引入的混乱。

举个例子,像毕加索这样的大师,他的作品看起来有点混乱,像儿童在随手画,有点任性,有点胡来,但是,实际上,他早就到了「驾驭秩序,并且超越秩序」的阶段。我们看一下他早期作品就知道了,毕加索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把古典画法玩到了极致。

秩序期:毕加索16岁时的作品

混乱期:毕加索64岁时的作品

所以,像他们这样的人类大师,人到中年有一定积累的时候,才能够去突破艺术的表面秩序,引入我们所看到的「混乱」和「随性」。

我们再来看看大自然和宇宙的混沌和秩序。宇宙始于大爆炸,始于混乱。生命伴随着秩序产生,而宇宙将最终寂灭于熵的最大值,当熵到达最大值,宇宙一定会回归于混沌。生命从混沌中来,走向秩序,最后回归混沌。混沌的状态就是寂灭和死亡。生命的美好和丰富多样,都是来自于秩序。一切多样的、精美妙的东西,高于寂灭、高于死亡的东西,都是建立在秩序的基础之上。

所以,真正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混乱,要分成「毁灭性混乱」和「创造性混乱」。

大师的创造性混乱,已经驾驭了普通人的毁灭性混乱。这是一个成长路径,首先,是普通人的毁灭性混乱,后面,他驾驭了普通混乱,给自我引入了内在秩序。这就进入了「工匠」阶段,刻意练习,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最后,在创造和创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了混乱元素,打破秩序可能带来的僵化和古板。这个混乱,是驾驭秩序基础上的「创造性混乱」。

从普通人到工匠到艺术家,从毁灭性混乱到内在秩序到创造性混乱,这是一个人的自我突破之旅。所以,在时间管理上,如何看待混乱和秩序的关系?我们不要毁灭性的时间混乱:

猛学两小时,崩溃一整天;猛学两三天崩溃一整周;脉冲式努力,陷入「猛学……崩溃……猛学」的无限循环!

我们要驾驭毁灭性混乱,给自己的内在时间建立秩序。不要脉冲式努力的无限循环,而是形成自己长期高效的秩序,形成自己张弛有度的节奏,打造自己体内的效率生物钟。通过番茄工作法,给我们混乱的工作和学习、给我们的时间建立秩序。

因此当我们引入了番茄钟之后,真正将番茄的节奏内化为自己的效率生物钟,这就形成了一个长期高效工作学习的机制和节奏。所以,不用担心工具让我们成为机器人,任何一个大师,都需要这样帮自己建立内在秩序的方法、工具和过程都只有驾驭规律后才能实现自由。

那么,你会不会因为使用了番茄工作法而成为机器人?

几百年前,德国哲学家、诗人@歌德(Gothe)给出了完美回答。他在《自然与艺术》这首诗里面说:“放荡不羁的精神,企图实现纯粹的崇高, 只能白费力气, 兢兢业业才能成就大事。 在限制中, 大师得以施展, 能给我们自由的唯有规律。”

最后,混乱与秩序的争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战胜普通人的「毁灭性混乱」,给自己的时间建立内在秩序,才有可能体会大师级别的「创造性混乱」;番茄工作法,就是帮你战胜混乱、拥抱规律和秩序的利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借用老师的课程来细说(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lz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