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题2.王荣生教授把教材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请你谈谈对这四种类型选文的理解,并结合具体课例谈谈四种类型的选文分别应该怎样进行教学。
(一)对四种类型选文的理解
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它们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性质、功能和功能发挥方式等,都有本质性的分别。
“定篇”指中小学生必须学习的中外经典名篇,它是文学素养、文化素养在语文课程中特定的、具体的所指。“定篇”属于语文课程内容,透彻地领会规定的经典名篇,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重要目标。“定篇”是使学生透彻地领会选文本身,理解和欣赏经典名篇的思想和艺术。
“例文”是为相对外在于它的关于诗文和读写诗文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服务的,成篇的“例文”,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它给语文知识的学习添补进经验性的感知。“例文”是以选文的某个点或某个侧面为例,使学生透彻地学习语文知识,包括诗和文以及如何读写的事实、原理、技能、方法、策略、态度等,语文知识的学习形成或加深对选文这些点或侧面的理解感受。
“样本”也是为学习语文知识服务的,但其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来源跟“例文”不同。一方面,不同类型的“样本”,生产着不同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不同学情的学生,必定要求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样本”是解决学生在阅读这类文本时所产生的困难或问题,在对选文的感受和理解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应该怎样阅读,怎样写作。
“用件”意指,其实不是去“学”文,而主要是“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者借选文所讲的那东西,或者由选文所讲的那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用件”是利用选文所讲的东西或者由选文所讲的某一点触发,使学生从事与该选文或多或少相关的听说读写的活动。
选文(课文)四种功能的鉴别,对语文教学实践也有指导意义。不同类型的选文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因而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来说,如果有意将某一篇课文处置成“定篇”,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按“定篇”的本性,通过材料的增补、通过所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而如果自觉地处理成“例文”,那么在教学中就没有必要对选文做字、词、句、篇、语、修、逻、常的面面俱到的分析,应该把师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例”的局部,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会听说读写的知识、技能、策略、态度。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说,如果处理成“定篇”或“例文”,讲解不一定好,却也不是一定不好。但是,如果有意识地将一篇课文处置成“样本”,那么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与“样本”本性“根本矛盾”的教学方式,绝对是个严重的事故;如果在讲和听的,还是文中所讲述的那东西(课文内容以及对课文内容的引申),那也许该称为语文教学的灾难。
(二)结合具体课例谈“用件”怎样教学
“用件”这一类型关心的主要是其“内容”的方面,也就是课文“说了什么”,对“怎么说”,则只关心其逻辑的合理性与否及说得对不对、说不说得通。在这种类型中,学生其实不是去“学”文,而主要是“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者借该选文学习文章里所讲的那东西,或者由文章里讲的那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文章相关性大小不等的学习活动。
具有易替换性,是“用件”类选文的特点;而目的主要是提供信息、介绍资料,使学生获知所讲的事物(东西),则是“用件”的实质。
语文教材里的“用件”大致有三个品种:1.语文知识文;2.引起议题文;3.提供资料文。
引起议题文。这与陈启天(1920)所提出的“问题文”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同于他“是反映社会、政治、人生重大问题的文章”的界定。引起议题文的“议题”既可以是语文方面的,如果有必要的话,也可以是社会、政治、人生的重大问题以及其他的问题。比如:《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人民日报社论),《继续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而斗争》(许嘉璐)就宜处理为引起语文方面议题的选文类型;《个人与集体》(刘少奇)、《讲讲实事求是》(邓小平)等文章,如果认为有必要的话,也较宜处理为重大问题方面的引起议题文。要之,引起议题文的关键也不在“文”,而在于文中的观点和理据。换句话说,如果学生因文字的原因对文中的观点和理据认识含糊,教材或教师就应该“讲解”那些含糊点,或者改用其他的文章、其他的媒介;如果学生对文中的观点和理据持有不同的认识,教材或教师就应该商议那些不同的见解。当然,之所以要引起这方面的议题,带有语文训练的目的,如阅读训练、写作训练、说话训练等,也就是说,对议题的讨论,要规范在语文课的格局里。
曹勇军老师执教的《个人与集体》,是引起议题文教学的一个适宜课例,其教学过程如下:
(课时一)
①课前预习,分析全文 12个段落的段落层次;画出课文结构提纲,两人“板演”,讨论,“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把握”。②全班齐读 10-12 段,“要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师生讨论,明确三点:(略)。概括起来就是:集体需要杰出的个人,个人必须服从集体。③补充王小波《个人尊严》一文,要求课后阅读,概括文中的基本观点。
(课时二)
①交流阅读王文的心得体会,师生讨论其观点。②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这两篇文章的观点截然对立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热烈讨论,最后形成共识--年代不同、写作对象不同、写作目的不同、两篇文章的侧重面也不同。③然后提出第二个思考讨论题:“你认为当今社会个人与集体应该是什么关系?”各小组认真讨论后,推举代表发言。④留作业《个人与集体新说》,“再一次品尝思想收获的喜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