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在前面】
我所说的可能都是错的,倘若于你有所助益,不胜欣喜。
今天跟大家分享高效学习的一个心法:以终为始,用成就事件倒逼高效学习。
我称之为任务驱动学习2.0版本,不但要完成任务,还要用成就事件的标准去打造。
成就事件可以用经典叙事结构STAR模型来构建,然后在具体场景展开。
还记得我昨天说的高效学习公式么?
高效学习=学习对象*学习任务*成果质量*数量
也可以跟STAR中的ST相映照:
STAR是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四项的缩写:
S:描述具体情境,定义关键学习对象
T:确定学习任务,定义要达成的成果
A:调用资源,推进执行
R:对照任务,对取得的成果进行盘点,持续进入下一个循环
拿我的同事牛哥来举个例子:
S:根据具体的情境,定义关键学习对象
在我司能担会扛是做成事情的关键,一般我们的本能是逃避责任,做好份内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但想要快速成长,需要站在公司的角度,主动找到那些重要的高价值区域的事儿去做,比如谈客户、拿项目,为团队拓展业务。
但对一个新人来说,当时的牛哥缺乏经验,能力也不足,怎么办?学呗!能力不足,态度来凑。
学习一套做方案的方法论:如何从零做方案,继而完成提案,并以较大概率赢得项目。
T:结合smart原则确定学习任务
在一个月时间内完成一份60分以上的方案,并去客户那里提案,打败5家竞争对手,赢得项目合作机会,并打造成自己的成就事件。
A:调用资源,展开行动
自己看书或买课从头学起肯定来不及,直接找到类似的方案深入学习,并请教我司高手更加高效。
于是,牛哥到领导那里申请资源,领导抱着试试看、让他锻炼一下的想法,给他推荐了几位前辈,并给他几十个比稿的案子,说明哪些是非常好的,哪些一般,哪些没戏。
牛哥用一周时间研究那些方案,摸索出了一些套路后,围绕要做的方案,准备了二十多个问题,先在网上搜索资料,然后去跟几位前辈请教。
回来后梳理逻辑框架,更新问题,继续上网搜索,请教前辈,几经折腾,用一周时间做到心中有谱:这个时候牛哥已经初步摸索出了一套做方案的方法论。
第三周分析客户需求,用尽管粗糙,但相对系统科学的方法做出了一份60分的方案,作为他的1.0版本方案。
第四周练习提案,对着PPT讲了10多遍,期间迭代和优化方案及表达n次。当感觉能拿得出手了,拉领导和前辈听一遍,根据他们的意见继续完善方案。
提案前一天,在大脑中预演提案场景,围绕客户可能问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R:盘点取得的成果,评估学习效果
牛哥顺利完成提案,以方案第一,报价第二的成绩击败另外5家对手,拿下项目(成果1);
领导很惊喜,在团队公开表扬,牛哥也从基础岗位成为项目负责人,组建团队,专门服务那个拿下的客户(成果2);
这段经历也成为牛哥的职场成就事件,为他的职场履历写下了有相当分量的一笔(成果3)。
以上就是结合STAR叙事模型,为大家展示的高效学习案例。当然案例不具备普适性,重要的是背后的逻辑,也就是高效学习的公式。
根据具体情境,用任务来驱动,学习做事的方法论,解决具体问题,并获得可预见的成果。
————
希望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也欢迎你加我(15154245800)来进一步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