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392705/5ce41ba6d6cd0334.jpg)
最早知道“弱势者”这个名词是来自于台湾大学苑举正教授关于哲学家福柯的讲解。福柯,法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其核心思想就是对于弱势者的关注和帮扶。知道了一个词,就知道了这个词代表的群体,于是开始关注表现为弱势的那些人和由那些够成的文化。
这倒不是说我有多么强大,而是通过共情把自己的一边放在弱势者的那一方,保持自己另一边的独立,如此看一看这个世界就会有所不同。之前有过一篇文字讲述的是关于慈悲对待众生,有学生反问我关于慈悲中施与者与被受者等级的问题。我想这是关于“慈悲”含义的理解吧。我心中慈悲是“同体为慈,同心为悲”,而非是“怜悯”“可怜”诸如此类词语的含义。对待弱势群体,我的态度是要温柔要慈悲,要能够体验到对方内心的挣扎无助和渴望,并尽自己的努力而为他们的诉求去争取去表达。
如果非要问一个做出行动的理由,并且具有很强说服力的理由,我想到的是“谁没有经历过弱势者的历史,谁能够判断自己绝对没有弱势者的未来?”
在做出这样的理由辩护时,我的内心是抗拒的。因为我一直秉持着这样一种理念,做一件事靠着是内心的冲动和情感上的直觉,只是觉得弱势者需要中间者的加入,并且壮大力量,最终足以抗衡主流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对旧有的社会价值体系注入新的内容丰富并发展群体的价值信条,旁观来看,这样的结果就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避免了封闭和自以为是的堕落。不幸的是,所有的改变注定是要经历革命或者改良。和平环境下,还是不要革命的好,流血冲突的你死我活最好能够被沟通交流、兼容并包所取代,而改良也是要有人挺身而出,是需要中间者的加入。
接下来还是为我这个支持弱势者的理由说上一说吧。
我们都曾经是弱势者,难道没有经历过婴儿阶段吗?婴儿最需要什么?当然是妈妈的爱抚和陪伴,然而社会上的主流价值逐渐以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压倒一切,结果就是能够为年轻妈妈放的产假被各种因素克扣。还有童年时的每一人都希望父母陪着身边,然而大量的留守儿童反映了什么问题?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有谁可以为他们发声呢?也许这些问题与我们当前的经济因素有很大的关联。
那么同性恋群体、传染病携带者群体(包括艾滋病、乙肝)、残疾人群体(包括精神障碍)、孤儿群体、失独老人群体、妓女群体、刑满释放群体等等,这些群体由于人数较少,可以称为非主流(统计学意义上的),同时他们被社会主流价值严重排挤,而无法进入到社会的主流体系中来,所以又属于边缘群体。
有人会说,上面的群体对于自己来说太过于极端,自己无论如何不可能成为这些人类。首先,能够生活在主流系统内是一件幸福的事,但这不能成为漠视弱势群体的理由。因为你可能将来会从最小的门面做起而创业,你可能会从最底层的工人做起而开始技术生涯,你可能会从最基层的职员做起而开始晋级之路,难道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你不是弱势群体。你在被强势所迫,无法把控自己生活的时候,你最渴望得到什么?
最近想来,慈悲众生,便是对自己的温柔吧。看着许多执迷不悟对人苛刻之极的同类,不免心生一种凄凉,不知当这些人被压迫被隔离被疏远时,又将会是怎样一副心情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