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几天的一个热门新闻,珍大户突然想起了一个词:诡辩术。
诡辩这个事,很大程度上属于少数人的先天技能点。大部分人属于先天不善言辞,然后一直嘴上吃亏不说,往往还经常事隔很久,才发现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
作为一个天生就善于言辞、在嘴上几乎从来没吃过亏的人,大概很小的时候,就发现,语言是可以用来操纵别人,洗脑别人的。后来发现这样不好,渐渐的,才开始改正自己,不再诡辩。这么多年来,已经渐渐忘记了,曾经的自己,也是一个精通诡辩术的人……
直到最近的一则新闻,突然又想起“诡辩术”三个字来。前面已经说了,这是“诡辩”,这是不好的,但不代表不应该知道。
“诡辩术”有不下十个招式和套路,而这则新闻中,用到了其中的三式。因此,就从这则新闻开始讲起吧。
前几天,媒体一直报道的,华为在大范围辞退35岁以上的员工。(参见:35岁裁员:昨天的海底捞,今天的华为er,明天的谁?)而我指的新闻,正是华为BOSS任正非针对此事件的一则回复。
在写后续之前,大家可以先假设思考一下:
如果自己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公司突然揭不开锅了,必须要炒人节省开支,这时,做为老板,你应该怎么来安抚员工呢?
你可以选择如实说:我对每一个员工都亲如手足,很舍不得每一个人,但公司面临了困境,不得以才这么做,大家都是公司发展的功臣,每炒掉一个员工,我都很心痛……巴拉巴拉,把真相陈诉给大家。
你还可以选择“诡辩术”。这也是任老板的选择。(提问:为什么如此选择呢?让我们将此问题留待最后。)
任老板是这么回复的:
“你们也可以问西藏、玻利维亚、战乱、瘟疫……地区的英勇奋斗员工,征集他们愿不愿意为你们提供养老金,因为这些地区的奖金高。”
“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青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员工乘经济舱连续飞行40多个小时,他们这么辛苦,哪里想挤出钱来养那些不想干活的人。”
上面三句话,不熟悉故事背景的人,可能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来解析一下:
在35岁裁员事件被爆出来之时,听到新闻的人,首先想到的是,35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突然被辞退,华为不厚道,任老板太狼性。即便没被裁的员工,还是对被裁员的员工,抱有着同情心的,因为他们也会担心,自己有没有可能在35岁的时候,突然被辞退。所以在心理上,没被裁的人也会和被裁位于同一战壕。
因此,这时,矛盾双方是:任老板VS广大员工。
但是任老板的回复,巧妙的把自己跳出了矛盾中的一头,指责被裁员工是因为懒汉,干吃饭不干活,占没被裁同事的便宜。此时,矛盾的双方变成了:被裁员工 VS 未被裁员工
这就是诡辩术第一式:跳出矛盾的一头,找人顶替自己的位置——【出坑甩锅】。
打个比方,狐狸吃兔子,兔子们抗议狐狸,这时的矛盾双方一定是:狐狸 VS 兔子。如果你是狐狸,怎么【出坑甩锅】呢?先跳出兔子们对你的针锋相对,说,那只兔子得了传染病,我不把他吃了,他就会传染给大家,不们你们快看看,你们里边,还有病兔子呢!
这时,矛盾的双方一定是: 病兔子 VS 正常的兔子。兔子有病没病不重要,但做为狐狸,你已经成功的【出坑甩锅】了。
为了能让大家更容易的理解,什么叫【出坑甩锅】,我再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假如翠花家住楼上,二柱子家住楼下,有天翠花捅下水道捅漏了,二柱子家突然水漫金山,此时,翠花面对二柱子时,该怎么说呢?如果她说,对不起,把你家淹了,等我修好了赔你,这叫勇于承担责任。她如果想用诡辩术,那么第一式一定是先【出坑甩锅】。
“你家也淹了?我家也是啊,太惨了!”(先说我跟你一样,统一战线,把矛盾主体由 “翠花VS 二柱子”,变成,“翠花&二柱子 VS 空白”)
接下来,“开发商太偷工减料了,水管质量不行,寿命到了,漏成这样,我们家损失可惨重了!”(这是把矛盾主体由 “翠花二柱子 VS 空白”变成 “翠花二柱子 VS 开发商”)。只要想甩锅,总能找到背锅的,或者是开发商,或者是物业,实在不行,算酸雨头上也没毛病。
生活中,这种甩锅常见吗?常见啊,比如在企业里,不像IT互联网企业那样发展迅速,长年没有晋升机会,下属靡靡不振。领导不会直说“虽然工资不涨、岗位不涨,但大家要觉得习以为常,保持平常心,用职业道德来自律,坚守岗位”。而更容易选择,引起员工派系斗争:“你工作难做,是因为那些人对你有意见,你不能升职是因为有人挖你墙角,你不能加薪是因为有人穿你小鞋”,员工怎么办呢?如果想要斗争胜利,就必然要依靠领导助力,由此,领导的权威就树立了。
写到这里,我估计会有人觉得华为任BOSS做事不厚道。然而,非也……早在2000年,曹操就说过“借尔人头一用”。中华上下五千年,转移矛盾的甩锅大法一直在用,为何?还记得文章一开头那个问题吗,任BOSS为什么要选择“诡辩术”,而不是选择披露事实呢?
这就又跳到另一个问题上了,人性。
人性的弱点就是,当我们遇到天不遂人愿时,会习惯性的认为,这是某一个人的错,一定是某个人的错。生活中,坏事发生会基于各种因素,但可供归咎于人的因素,不会超过一半。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是谁的错,只是坏事就是发生了而已。然而,人的本能反应,往往是觉得有人做错了。
还是以华为事件为例。
在新闻出现时,大部分人的心理想着,35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现在被裁员了,是任正非心太狠,都不顾念这些人前十年青春都献给了华为。这就是一种“谁犯错了”的思维,去解释一种不遂人意的局面。
如果平静的看,任何企业总会有经济效益不好的时候,经济环境不好,裁一个35岁的高薪者,能省的钱等同于两个25岁的低薪者,这样反而还能少裁几个人。当平静的看待这种雇佣关系时,能觉得工作一年,拿一年的钱,被裁也是两不相欠时,就不会将自己放入矛盾中的一方。
曹操的士兵也是一样,即便粮官被杀,该吃不上饭,还是吃不上饭,饱腹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但因为头脑中判定“一定有某个人错了”,所以,不把犯错的人拉出来砍了,难以平息。
内斗的职场也一样,不是因为某人给你穿小鞋,而是因为企业的资源不够分。当你把一个敌人斗倒了,你就会成为另一个人的敌人,生生不息,斗争不止,因为资源稀缺罢了,因为这家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对外扩展不出新份额罢了。
“诡辩术”之所以诡辩,就在于它不是真相,它也不解决问题。它只是一种障眼法,让受到蒙蔽的人以为,问题已经解决。这种诡辩,利用的就是人性的本能反应——一定有人做错。
当你知道群众的心理总是需要一个背锅侠时,这种心理,就能被利用来甩锅。当你知道如果自己陷入到“一定有人犯错”的思维定式时,就容易被这种“诡辩术”来利用。
(本文图片已购买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