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王小波读书
谈《我的精神家园》序

谈《我的精神家园》序

作者: 我去上学啦 | 来源:发表于2019-03-12 18:24 被阅读7次

《我的精神家园》是王小波的一本杂文集,相较于之前的小说明显严肃了许多,而且这本杂文集就像它的集的名字一样,涉及到精神生活方面,单从序来看,比小说的确是好读了不少。小说是晦涩的,而杂文则是一种真心实意的劝告,读起来颇有些沉重之感,王小波似乎把他所有的观点陈述出来,这是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作为一个中年男人的责任。

就单从杂文集的名字来看,《我的精神家园》,这意思已经很明确了。这是王小波的思想上的结晶。尤其是序言,就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杂文集。“人人有权争胜负,无人有权争是非。”这是萧翁《巴巴拉上校》中的一句话,同时也代表了王小波的观点。“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这应该就是这本书出现的原因吧。

首先这个序,第一个提到的就是是非,如何明辨是非一类的。序以萧翁的《巴巴拉上校》中的一个小故事为引,提出关于明辨是非的问题。年轻时候的王小波当时读到《巴巴拉上校》时只有二十来岁,他痛下决心,说他这辈子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于是王小波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见过许多只掌握了一些粗浅的原则就对世界妄加判断,让整个世界都深受其害的人。当他到了不惑之年,才知道萧翁的见解有偏颇之处。

“萧翁说明辨是非难,是因为这些是非都在伦理的领域之内。俗话说得好,此人之肉,彼人之毒;一件对此人有利的事,难免会伤害另一个人。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见解受所处环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觉得明辨是非是难的。倘若某人以为自己是社会的精英,以为自己的见解一定对,虽然有狂妄之嫌,但他会觉得明辨是非很容易。明了萧翁这重意思以后,我很以做明辨是非的专家为耻——但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是年轻人,觉得能洁身自好,不去害别人就可以了。现在我是中年人——一个社会里,中年人要负很重的责任:要对社会负责,要对年轻人负责,不能只顾自己。因为这个原故,我开始写杂文。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这本杂文集,篇篇都在明辨是非,而且都在打我自己的嘴。”

当王小波不再荒诞,你以为你能看懂他了吗,不存在的,充其量就只认识几个字。

为了负起一个中年人的责任,王小波打了自己的脸,通过杂文明辨是非,让人明白是非。

关于是非,是个说难不难,说简单却又复杂的东西。我觉得是非是一种衡量标准,但是它只是一种个人的标准,所以它就必须被限定在法律的大框架中。在法律的大框架中,我们再去考虑是非。是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比较中我们才能看到谁是谁非,当然分不清楚的情况也大量存在,如果触及到法律,那就随着法律程序走。如果不是,跟着自己的心走就好,因为是非这个东西很多时候是说不清的,加之人的七情六欲的干扰,谁又能分的那么清?所以我们现阶段管好自己就是一件特别厉害的事情了。

为什么我不像王小波一样去用杂文教人明辨是非,阐述是非。当然是水平不够,在没有做好自己的前提下,就不要去管别人。虽然听起来极其自私,但是事实就是这样,自己都不够好,你用什么去帮别人?第二。我只是个小人物,我也不过十一二十来岁,我身上没有那么多责任去背,我也没有能力去背,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而我这个小人物,只想做好自己。

本文的第二点就是探讨伦理问题,因为是非问题是包含在伦理问题之中的。

关于伦理问题,王小波再一次强调他反对愚蠢,足可见他对愚蠢这件事的厌恶。当然,他不反对天生就笨的人,这大概是先天性的,谁也无法改变,我们有什么资格反对呢?

对于愚蠢,不管是智力学识上的(除开先天性及伤害带来的智力残疾),还是心理上装笨的人,都在受人的鄙视及厌恶。首先是学识上不及人,被称为愚人的人,他们大多从事体体劳动,很少接触文化性的活动,或者是只是接触而已,并不了解,比如说去博物馆这件事情,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去了和没去的结果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并不了解,虽然看起来是免费的,让更多人有机会去观看,但实际上能感受到艺术价值的人,也只有少数有文化的人,这在无形中就被人所抛弃所鄙视了。而那些情商不高的和那些在某种情况下装傻的人,要么是被人在背后笑死,要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成为一个真傻子而有更大的惩罚。

除了愚蠢,王小波还反对无趣,也就是反对庄严肃穆的假正经。

“假如一个社会的宗旨就是反对有趣,那它比寒冰地狱又有不如。在这个领域里发议论的人总是在说:这个不宜提倡,那个不宜提倡。仿佛人活着就是为了被提倡。要真是这样,就不如不活。罗素先生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弟兄姐妹们,让我们睁开眼睛往周围看看,所谓的参差多态,它在哪里呢。”

提倡与不提倡在一定程度上就带有了强制性的色彩,尤其是被官方提出来的时候。这种话语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官方提出的时候,就有很强的引导性。生活应该是多彩的,而社会应该是更加多元化,更加包容,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王小波会和他太太李银河一起进行同性恋等研究的原因,因为社会是包容的,是多元化的,它应该容纳更多东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我的精神家园》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zn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