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听说过三段论,它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由三部分组成: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举个例子:所有人都会死(大前提),亚里士多德是人(小前提),所以,亚里士多德会死(结论)。
这个三段论符合逻辑没有问题,那我们来看看另一个三段论:所有两条腿走路的都是人(大前提),亚里士多德两条腿走路(小前提),所以,亚里士多德是人(结论)。
这个三段论看似也没问题,但仔细想想就不对,鸡也是两条腿走路,按这个推论,难道鸡也是人?显然不是,原因在于大前提埋下了一个陷阱。
生活中很多争论没有意义也很可笑,就是因为大前提错了,后面的小前提无论多么正确,得出的结论都毫无意义。比如我奶奶说:青色的葡萄很甜(大前提),孙子买的是紫葡萄,所以孙子买的葡萄不甜。
逻辑没有问题吧,但显然很荒谬,我问奶奶为什么呢,奶奶回答说,她曾经在葡萄棚里工作过,知道青葡萄更甜。
所以,我们得警惕三段论的大前提,否则会得出很荒谬的结论。除此之外,三段论思维还会把事情简单化,举个例子。
前几天,我对早就特别上心,打算给大宝报个早就班,尽管早教的学费贵得要死,但我也咬咬牙打算报名,按照三段论思维:教育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大前提),早教是教育(小前提),所以,我要报早教班(结论)。
逻辑没有一点问题,但事实上,我是把问题简单化了。早教的确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但是,教育一定要放在早教吗?不一定啊,爸妈就是最好的早教。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托给早就,是否合适?可能有点不合适,在上幼儿园之前,爸妈的陪伴或许是最好的教育。早就是不是爸妈不想带娃的借口?或许是。
三段论要警惕大前提陷阱,避免将事情简单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