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杨朱第六06总第085篇
列子杨朱篇论述如何养性、如何活着的问题,最终究竟想要说什么?接下来列子给出了答案。原文说:
杨朱拜见梁王,说治理天下如同运筹在手掌上一样容易。梁王说:“先生有一妻一妾,而不能调理好,三亩大的菜园,而不能锄好草,却说治理天下如同运作在手掌上一样容易。为什么呢?”杨朱回答说:“您见过那牧羊人吗?上百只羊成为一群,让一个五尺高的小孩拿着鞭子跟着,想让羊向东就向东,想让羊向西就向西。假使尧牵着一只羊,舜拿着鞭子跟着,就不能让羊往前走了。而且我听说过:‘能吞没船只的大鱼,不到支流中游,鸿鹄在高空中飞翔,不落在小池塘。为什么?它们的志向更远大。《黄钟》《大吕》这样的乐曲,不可伴奏烦乱凑合的舞蹈。为什么?它们的音律比较有条理。’准备做大事的人不去管理小事,准备成就大功德的人不成全小功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17989/7cd95dd6b46c05ee.jpg)
感悟:人是有分工的。有人主要跟矿物打交道,有人主要跟土地和植物打交道,有人主要跟动物打交道,有人主要做事,有人主要管人,有人主要修养智慧、教化众人。修身养性、学会生活、升华品质的人,就属于后者,杨朱、列子等圣人、至人、真人就是这样的人。那么,至人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原文说:
杨朱说:“太古的事情已经消逝了,谁把它记载下来呢?三皇时期的事情,好像有又好像没有;五帝时期的事情,好像清楚又好像在梦中。三王时期的事情,有的隐藏有的显现,一亿件事中不知道一件。当世的事情,有的听见有的看见,一万件事中不知道一件。眼前的事情,有的呈现着,有的掩盖着,一千件事中不知道一件。从太古直到今天,年数固然不能计算清楚,但从伏羲以来三十多万年,贤愚、好坏、成败、是非之事,无不消逝,只是快慢不同罢了。顾惜一时的毁谤或赞誉,使自己的精神与形体焦虑痛苦,而求得死后几百年之中留下的名声,怎么能足以润泽自己枯槁的尸骨?这样活着又有什么乐趣呢?”
感悟:无论追求名,还是追求利,都容易留下事迹,流传于世。圣人、至人、真人不追求名利,所以多不为人知。其中真正的领袖,人们只是凭自己联想,传说成为各种神话,而更多的至人,则连个名字也没有留下来。
所以列子老人家首先告诉我们,死后的名声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可能暂时给子孙带来某些尊贵,但终将得不偿失。况且,追求名声还会“焦苦其神形”,失去人生乐趣。那么,人生究竟首先应该关注什么呢?原文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17989/506730dc7f391b4a.jpg)
杨朱说:“人是效法天地的一类,怀有仁义礼智信“五常”性情,是生物中最有灵性的。人啊,脚爪牙齿不足以保障自我坚守保卫,肌肉皮肤不足以自我捍卫防御,快跑起来不足以追逐利益或逃避祸害,没有羽毛抵抗寒暑,必须准备物资来养活自己,需要使用智慧而不依仗力气。所以智慧之所以可贵,以能保存自己为贵;能力之所以低贱,以侵害外物为贱。然而身体不是我所有的,既然出生了就不能不保全;外物不是我所有的,既然拥有了就不能抛弃。身体本来是生命的主要因素,外物也是保养身体的主要因素。虽然要保全身体,却不可以占有自己的身体;虽然不能抛弃外物,却不可以占有外物。占有那些外物,占有自己的身体,就是蛮横私自占有本属于天下的身体,蛮横私自占有本属于天下的万物。而能支配自己身体的人大概只有圣人吧!把属于天下的身体归于公有,把属于天下的外物归于公有,大概只有至人啦!这就可以称作达到顶端的至人了。”
感悟:原来,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是智慧,通过智慧(合道)保障生活,提升境界,避免使用能力伤害别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17989/8eb339f829220639.jpg)
那么,在养生中沉迷酒色,追求安逸,贪图享受,放纵情欲,是智慧吗?显然不是。有人误解了列子提倡的“乐生、逸身”。何谓养生智慧?列子给出的答案是:“不可有其身”、“不可有其物”、“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
身体和外物不是我们创造的,所以不归我们所有,只是暂时借来为我们的生命提升服务的。既然是借来的,就不能私自占有,又不能虐待,还必须保全,而应保障其更好、更久地发挥价值。这才是真正地“逸身、乐生”。
那么,我们又怎么“乐生、逸身”呢?尊重生命,放弃名利,回归本心,坚定提升境界,人生自会快乐、有趣、安逸、幸福,且充满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