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家园】
一年将终,又是冬至了。
明日23点59分09秒,我们将迎来牛年的第22个节气——冬至。冬至,又称短至、冬节、亚岁等,是24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也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
自此,冰益壮,地始坼,我们即将进入一年中最为寒冷的隆冬时节。但,这也意味着温暖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俗语说,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自冬至起,白昼愈长,大地消寒回暖,代表着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值得庆贺。所以,在我国民间,自古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时至今日,人们对冬至节气的重视也依然不减。我想,冬至对于我们来说,除了祥瑞的兆头,还有更多关于人生的启发。
蚯蚓作结,是坚韧
冬至三候,第一候便是蚯蚓结。
相传,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秋风乍起,天气转凉,蚯蚓们便纷纷入土,准备过冬。随着温度的急剧下降,阳气渐消,阴气日盛,蚯蚓屈首下向,蜷成一团,静止不动保持体力。冬至日后阳气初动,但阴气并未全退,蚯蚓仍屈曲而结,状似僵绳,然而却已引首上向,以待复动。
小如土蚯,在天寒地冻中,亦敢用肉身相搏,坚守冻土一隅,静候春归之时。这种坚韧与顽强,令人敬佩。再难捱的时光,因为有了坚强,都变得不足为惧。所有危难,在坚韧面前,最后都只是一种经历。
磨砺出剑锋,苦寒蕴梅香。三冬酷寒,滴水成冰,雪落成堆的日子,及目之处尽是萧瑟。却也正是这种万物凋敝的旷寂,让人可以有更多时间和自己安静地对话,关照自己、体贴自己、温暖自己,从而活出更好的自己。
于无声处静默,是一种姿态;于静默中坚韧,是一种选择;于坚韧中从容,是一种勇敢。凡此种种,皆如你我的人生。
《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唯有内心宁和安静、淡泊名利的人,方能看清前路的方向,走得更远。也许生活中有太多风霜刀剑,但困在局中的我们,若能固守一方心灵的净土,从容淡然中,自有一股柔韧不折的底气。
麋角新解,是希望
冬至二候,麋角解。
古书说,麋者,阴兽也,得阳气而解。糜和鹿相似而不同种,鹿是山兽属阳,糜是水泽之兽而属阴。夏至一阴生,故鹿感受阴气而解角;冬至一阳生,故糜感阳气而解角。解角,就是老角开始脱落,新角开始慢慢长出。
麋,冬至之后,因感受大自然阳气一日足似一日,头上的陈年老犄角便开始脱落,催发出新的、更长更坚实的麋角。这一落一长之间,是藏在季节变换里的新陈代谢,也是刻在光阴交替中的人生哲学。褪却的是昔年风霜,生出的是新年希望。
也正因为有了这希望,逝去便不再只是伤痛,而是苦楚中渗出的点点微光,照亮漫长的寒冬。这希望,将所有困顿都串成了一束暗香浮动的芬芳,馥郁着正经受熬煎的那个生命。
莎士比亚说,无论黑夜如何漫长,白昼总会到来。无论我们的人生正在经历着什么样的至暗时刻,请一定相信,哪怕晨光熹微,但天总会大白。到那时,所有的恐惧与伤痕,都将是胜利的勋章。
每天都是新日子,每天都有新日光。每天,也理应有新的希望。心怀希望,坦途会更光明;心怀希望,厄运也会放出微芒;心怀希望,所有的失去便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归。
水泉待动,是蓄势
冬至三候,水泉动。
水者,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今一阳初生故云耳。这是说,水因为天地之间的阳气而动,而冬至过后阳气甫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慢慢流动并且逐渐温热。即便是冰雪未消,沉冰之下,暗流也已开始有了涌动之势。
寒冬凛冽,温度骤降,直至零度以下,水受阻而不能流动,积结成冰块。江河湖海里,细流方塘中,少了流动的生气,有的只是静止的荒芜。四下一望,皆是一派萧寂。这时候,看似消弭于无形的水,其实在暗中吸纳着天地间的微弱阳气,并将它们幻化成自己的力量,以期冲破冰阻,重获灵动。
一个冬天的隐匿,就是一个冬天的渴盼;一个冬天的冰封,就是一个冬天的蓄势。在这个似乎全无半点温暖可言的季节,水学会了等待时机,伺时而动。而我们每每行走在时间之冬时,是否也能做到如此呢?
人生四季,得意是春,勃发是夏,获得是秋,而失志便是冬。春秋为我们所喜,夏也不被我们所恼,然而冬天却是我们不愿提及、不愿经历的时刻。可人生无常,四时变幻难定。不情愿之事躲不过、逃不脱,学会在冷冽中裹紧自己、蓄势待发,才是我们该做的事。
正如黄巢在诗中写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种等待的智慧,足以撑起我们不惧生活的豪气。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日月如梭,韶华莫负。在这个凌厉的严冬时节,让我们怀着“春生冬至”的希望,兀自柔韧、默默蓄积,迎接一场万物复苏的约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