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认识书,再说怎么读?
书只有两类
人生在世,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书分两类,一类书称之为“老书”,教人做人;一类书称之为“新书”,教人做事。
做人,中国人大体秉承“书不读秦汉之后”。秦汉之前的各类典籍中蕴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仍见诸于大小人物的生活中。汉承秦制,汉之后的朝代又大体沿袭了秦汉的典章立法,历史架构,无太大差异。
做事,读这些老书恐怕是不够用的,必须结合专业和个人的发展,因为是立竿见影的实用主义。近现代以来,人类创造了非常多高效有用的方法和技能,可以去找这类书来读。比如:操作技能类、实用类,方法类。
选 书
应该怎样挑选书籍呢?
方法一:反向思维列书单。如果你读了《中庸》、《易经》,也许你就不需要去读什么《幸福婚姻》、《如何和你相处》之类的心灵鸡汤;如果你读《资治通鉴》、《三国志》,或许现代管理学知识你更容易理解。所以,列书单并不是从众多的书中选出合适的,而是逆向思维把不需要的书通通删掉。
方法二:兴趣延伸。找到你的专业,设置一个目标,去拓展。
......
再多的方法,都不如一点点的积累,读书其实是漫长的等待,无法功利,也无法焦灼。我们无法乞求临时抱佛脚,匆匆而过,在很短的时间就真的懂得做人做事。
阅读的方法
认识规律和本质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读书是为了成长。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人的成长是经历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增长的过程。
阅读方法一:为了增长知识,“持续的阅读、大量的重复、必要的记忆”就非常重要。这个原则对于老书和新书的阅读同样有用。
阅读方法二:为了增长能力,深入地思考是最好的方法。成熟的人有一种“对碎片化的信息、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自己判断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基本性知识框架,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模式,才会具有这种能力,才有可能生成智慧。也就是说,所有读书人都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哲学思维。没有哲学思维,想要通过读书获得独立性思维,几乎是很困难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读书就要批判性去想问题。所以,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思考,深入的思考。画重点、摘录、批注,这些方法都不拘泥。你必须要清楚的知道这些方法是为了让自己的思考更加深入。
荐 读
推荐几本爱读的书,反复在读的书。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孙中山.《三民主义》
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
阎真.《沧浪之水》
陈雨露.《中国是部金融史》
天下无疾.《零起点学中医》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