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中出现的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鲁国谋反的人,他们想要找孔子去做官,另外一类则是孔子的弟子,他们和孔子进行对话或者是辩论,从而揭示一些道理。我们下面按照这两类人来看一看,他们究竟讲了什么样的道理,或者揭示了孔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一、阳货、公山氏、佛肸
对于阳货,公山氏福币,这三种人,孔子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对于第1个洋货来说孔子是拒绝的、不屑的,但是孔子又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所以孔子就打马虎眼糊弄过去,因为孔子看不上阳货。而对于后两个人,孔子没有做过多评说,但是从孔子的行为当中,孔子还是愿意去尝试一下的。不知道孔子是否秉承了“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样的观点,因为这两个人推翻的正是孔子所不屑的三桓当政,还是孔子因为长时间郁而不得志,所以好不容易捞一个机会,想去尝试一把。但至少从这三个人的邀约来看,孔子在当时应该是在鲁国获得了很高名望,而且孔子当时有非常强的入世的心态。
二、子贡、子游、子张、宰我、子路
孔子的弟子和孔子所说的话,还是有很鲜明的性格特点的。
比如此路这个人,他是一个典型的武夫,所以他和孔子就讨论,勇猛的事情。子贡这个人他是一个典型的商人,所以他就对于洞察人心有很深的见解,于是和老师一起讨论到底什么样子的人比较可恶。子张也是容易鲁莽之人,所以他问仁于孔子之时,孔子就告诉他要谦卑和宽容。孔子在回答不同人关于仁德的提问时,答案则是完全不同的。子游在这里是主张传诵孔子的道义,是第1个把孔子的想法往南方传递的弟子。所以孔子到了武城这个地方,看到子游这么做最初是不理解,但子游解释后则表示很是欣慰。宰我是孔子非常不屑的一个弟子,因为后来犯上作乱,所以早早被灭了门。其实宰我与孔子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宰我未来要犯上作乱的端倪,因为它把中国传统服丧三年的期限,从三年缩短为一年。就意味着他根本不能够受制度的约束和管束,自然以后犯上作乱也是不稀奇的事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