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夫子释经传之分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4-08 06:00 被阅读0次

问题15:夫子认为,《大学章句》经文部分是孔子说的话,曾子记述;传文部分是曾子的意思,曾子的门人记录整理。夫子怎么知道的?

朱夫子答:

经文部分辞约而理备,言近而指远,非孔圣人不能及。但我也没有史料证据,也可能是远古先圣所言,所以只是怀疑而无法验证。

至于传文部分,不少地方引用了曾子的语录,而且多处内容与《中庸》和《孟子》吻合,故推知这是曾子门人所作,曾子的弟子子思又把它传授给了孟子,这应该没有疑问。

《中庸》所谓“明善”,即《大学》所谓“格物致知”的功夫;《中庸》所谓“诚身”,即《大学》所谓“诚意正心修身”之效用;

《孟子》所谓“知性”,即《大学》所谓“物格”;《孟子》所谓“尽心”,即《大学》所谓“知至”;《孟子》所谓“存心养性修身”,即《大学》所谓“诚意正心修身”;

其他如“慎独”之言、“不慊”之说、“义利”之分、 常言之序,无不相互吻合。

故程子认为《大学》体现了孔子的遗旨,读书人治学应该首先研读《大学》,然后读《论语》、《孟子》。也是一证。

问题16:程子首先推崇《大学》,而后论及《论语》、《孟子》,为什么没有提及《中庸》?

朱夫子答:《大学》乃垂世立教的大典,这是对后世学者而言的;《论语》和《孟子》是孔子和孟子应事接物时,针对具体问题而发的议论。

《大学》立论宏大,有头有尾,论说完备,有主旨纲领,有功夫条目分析,都井然有序,条理分明,对治学者的日常的方方面面无不具有指导作用。

《论语》和《孟子》中圣人的话语,虽然切实,但是问题不是一个人问的,记录整理的也不是一个人,因此在文字的编排上,没有先后深浅之分,抑扬进退之间没有定规,因此其间有些内容是初学者无法理解的。

程子之所以首推《大学》,然后论及《论语》、孟子,是根据它们的难易深浅来说的,不是说曾子、孟子和孔子的思想有优劣之分。

至于《中庸》,这是孔门传授的极致之学,不是后学者容易领会的。

不先学习《大学》,就不能提纲挈领,从而领会《论语》和《孟子》文章的精微之处;不参透《论语》和《孟子》,则无法融会贯通,洞悉《中庸》之归趣。不能从《中庸》洞见圣学的精髓,又怎么能树立大本,经纶大经,读天下之术,论天下之事?

可见,以讲学为业的人不可不讲四书,而读书的人则不可以不先读《大学》。可是,如今有的讲学者却弃四书不顾,反而以其他书籍为先,这样做而不陷于虚空、流于名利,有辱于圣门,几乎是不可能的。

问题17:《大学章句》第一章以下到第三章前半部分,这些内容,在郑玄校注的《大学》中,是放在“没世不忘”后面的,程子则把它放在“此谓知之至也”之后,夫子怎么知道他们的编排都不正确,而把它们提到文章的第一部分。

朱夫子答:以经统传,以传附经,次第分明,以此便知郑说和程说皆不妥。

----《我读大学46

相关文章

  • 【手抄文】经传释词(一)

    2015.04.03—04.15 献给我的文学之魂 深刻怀念那段艰难而又温暖的时光

  • 【手抄文】经传释词(二)

    2015.04.05—04.18 献给我的文学之魂 学问没有止境,探索依然继续 向那时的昆悠致敬

  • 【手抄文】经传释词(三)

    2015.04.10—04.15 献给我的文学之魂,绘画之魂

  • 无友不如己者

    子曰:无友不如己者。 从夫子的思想主旨来看,“如”多释为“类”,意即“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应为正解。夫子一生推崇...

  • 浮沫

    一个普通的冬日,夜晚九点的南京,在夫子庙门口作别了从上海而来的同事,踱步到夫子庙的门口,等着家人过来接我,夫子庙朱...

  • 从《儿童杂事诗》谈读书的快乐

    前几天,朱老师发了一张《儿童杂事诗笺释》,这本书在朱老师的书中屡次提及,《儿童杂事诗》是周作人的作品,朱老师是周作...

  • 和尚割开手臂,只为藏一部经

    《楞严经》尚未传到中国的时候,他的盛名已经传来。公元508年的时候,有印度的僧人来到中国,听说我们东土有位号称小释...

  • 青青子衿

    夫子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释字:卫:春秋时期的衛国;鲁:鲁国;乐:当...

  • 紫砂的朱泥与红泥之分

    一、 朱泥,《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称「石黄泥」。产于宜兴川埠赵庄,矿层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含氧化铁极高,质...

  • 「复看水浒」023:宋江杀人偿命,朱仝有意放他逃走

    回目: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 人物:宋江,虔婆,唐牛儿,朱仝等 地点:郓城县 概要: 一、阎婆努力告宋江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夫子释经传之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qu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