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不会时间管理,当妈的天天催也没用,怎么能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呢
1)训练孩子的时间意识
方法有很多,可以试着找到对孩子最有效果的那个。
比如,爱玩游戏的孩子,就每次定时十分钟,然后同样十分钟,让他做一些简单但很快能完成的事情。比如刷碗擦桌子扫地等等。
一、是让他自己感觉到时间过得有多快。
二、是让他通过对比感受到有限的时间也能做很多事情。
三、是让他了解自己做不同事情的速度,方便统筹安排。
2)训练孩子的做事效率
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大多是因为畏难,觉得自己干不好,就像爬一座大山,站在山脚下就吓怕了。这时候就要培养孩子的信心。
找到孩子比较害怕的点,针对性击破。
比如数学,口算能力是最基础的训练,平时孩子不喜欢做计算题,多半是因为练得少,对自己速度没把握,才会退缩。
这种情况下,可以每天只做30道题,但一定要计时。开始时可以比教学进度降一个档次,比如正在学习一百以内的混合运算,那就先开始训练纯加或者纯减,等孩子速度上去了再慢慢把进度拉回来。
3)训练孩子跟自己较劲
自律的人是因为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培养孩子自驱力的关键,就是让他对自己提高要求。
比如口算训练,开始30题可能需要15分钟,慢慢悠悠地做完。
可以慢慢让他提高速度,看看能不能提高到10分钟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
每次训练都可以遵循容易→效率→难→效率的节奏。这样孩子有动力去提高效率,找到节奏,找到信心,感受到自己对时间的掌控力。
4)训练孩子对任务拆解
一般进入三年级以后,作业就进入了多任务模式不会再仅仅写几个生字,做几道题就解决了。
比如语文除了生字,可能还有练习、背诵、预习等任务。对孩子来讲,一天累积下来,就成了大工程。这时候就要培养孩子对复杂任务的拆解能力。一般来说,按课程分解任务,把语数外的主要任务完成,再完成其他科的作业。
拆解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觉得每个小任务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从而对完成整个大工程抱有信心。每个小任务之间可以安排短暂的休息,休息眼睛,劳逸结合。
5)训练孩子对任务排序
大人都知道四象限法,但很少有人能主动且经常在工作中运用,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把它固化成一种思维习惯。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对于事情轻重缓急的把握能力,对于形成习惯、成为方法非常重要。
按照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让孩子把任务放在这四象限内。
一般来说,孩子通常会把有趣且不重要的事情排在首位,把困难但重要的排在最后。这时候大人可以思考他排序背后的原因,帮助他克服困难。
家长可以观察孩子排序的变化,这也是孩子的思维方式逐渐成熟、学会客观分析的过程。
6)训练孩子抓大放小
对于大人来说,计划很多,但不一定都能按时完成孩子也一样。往往雄心很大,做起来很难。
所以,学习也是让孩子学会抓大放小的过程。一般来说,孩子都会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学科。学习的过程,就是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过程。
如果孩子每天的学习任务都完不成,或者说家长安排的作业太多,反而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不如好好分析孩子的优势劣势,抓大放小。
每天花少点时间巩固优势,但务必每天坚持。每天多花点时间补足劣势,但务必定期检查。久而久之,短板补齐了,每块板子也都加固了。
7)教孩子学会复盘
说白了就是常总结,勤思考。可以每周末抽半小时,跟孩子一起总结下本周的完成情况。注意不要纠结具体的知识点,重点看孩子的效率、完成程度,
比如数学计算这种程度相同的作业,是否有小幅度的效率提升。以前畏难的任务,比如写作文等需要花费时间较多的任务,是否能驾轻就熟一些。
通过复盘,主要是让孩子建立信心,对自己的优劣势更清楚,对时间的把控力更强,通过这个过程建立成就感,对自己有更高的期待。同时也要观察有哪些完成不好的地方,找到问题所在让孩子意识到仍有不足,激励自己下周完成的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