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华文学楚天牧歌简书专辑风语阁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2-05-06 06:49 被阅读0次

    在网上闲逛无意间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看到后颇有感触。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说“读万卷书”为知识学问的博览,那“行万里路”乃实践经验的积累。二者只有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钱锺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不去读书,就是一个邮差,风景过眼就忘,就算踏破铁鞋,又有什么用处呢?

    阅读,不仅仅会让现实的旅行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能让精神突破现实和身体的桎梏,来一场灵魂长足的旅行。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杨绛先生说,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所以读书要活学活用,不要死读书,不做书呆子: 唐刘长卿说“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清黄景仁说“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李白却歌颂文人“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只有做好读书前的准备,拥有读书的大局观,跳出读书的舒适区,才能将读书现学现用,活学活用,真正将书吃透,读薄,变成自己的认知与思想。

    说了这么多,还是为了今天学习的这首诗做铺垫哈。我们今天还来学习宋诗。

    宋代,一个以“宋词”闻名于历史的朝代,以宋词著称。但宋诗同样也不能忽视,也不乏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就比如今天的这首送别诗,别具一格,除了描写送别时的情景,同时或多或少地还会融入哲理,这也是宋诗的特点之一。

    就这首《送董元达》而言,仅开篇短短的七个字,便是告诉了世人很多的大道理,那就是一个人必须要多读书,但是除了要读书之外,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不要去做酸腐的儒生。也就是说,读书要活学活用,不能读死书。

    读书是一件大事,从小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然后再去考取功名,实现人生理想。

    可是有很多的人路走偏了,成为了酸腐的儒生,喜欢咬文嚼字,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这一点是很可怕的,毕竟读书要用于实践,只有引用到生活中去,才能够体现出价值。

    谢逸,我们今天的主角。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

    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谢逸在当时很有名,博学多才,学富五车,无论是对于自己的学问,还是劝慰好友,他都是以个人的最真诚的一面示人。

    这首《送董元达》写得很巧妙,更多的是赞美了好友,表达出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

    诗中描写的这位董元达,不是一般的读书人,不仅有理想,对于做学问也是有着孜孜不倦的精神,正是这一点让诗人极为赞赏。

    董元达是一位立功边陲的儒将,胸怀韬略,志气昂扬,由于被人弹劾,解职归田。

    谢逸的这首诗,是对董元达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并且勉励他永葆高尚节操,表现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

    《送董元达》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宋•谢逸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是送别之作,古人在送别赠行的诗中,往往寓有劝慰之意,这首诗也不例外。作者的友人董元达,是一位慷慨负气、傲骨铮铮的志士,作者在激励他的同时,希望将来有重见之期,并预期彼此都能不改变自己的风格和操守。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开头四句的意思是读尽了诗书,你毫无腐儒的酸气;投笔从戎,跃马在西北边关。

    边塞的气候恶劣,寒风凛冽,你回来时,满面皱纹,须眉已斑。

    董元达:不详。从诗中看,是位立功边疆的将领。《漫叟诗话》说他“老死布衣”。

    酸:寒酸、迂腐。须眉:胡子和眉毛。

    金城关:金城,地名,在今甘肃兰州西北,是宋与西夏交界处重要关口。

    塞垣:关塞。这里指西北边防地带。风气:气候。

    开头四句是诗的第一段。前两句指出董生虽然爱好读书,勤奋苦学,但不屑作一般儒生的寒酸、龌龊相,以科举起家,汲汲于追求功名富贵。

    而有志从军,因而早年就跃马西行,在金城关一带边防要地,参加军旅生活,以图立功绝域。

    次两句是说,董生虽然久在边疆,但当时西边的夏国,已与宋朝议和有年,所以未能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而边塞苦寒,风霜凄紧,董生在归来之后,已经须眉斑白,面带皱纹了。

    这一段表明董生胸怀韬略,志气非同一般,而未遇时机;壮图未遂。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这四句是说先皇帝在延和殿召见,你慷慨激昂,纵横议论,得到了皇上的激赏。

    可惜诽谤你的人太多,难以置辩,有功难封,你流落到江南,来赏玩这里的青山。

    先皇:指宋神宗。

    延和殿:宋代宫殿名。《宋史·地理志》:“崇政殿后有景福殿,其西,有殿北向,曰延和,便坐殿也。”宋神宗时,龙图阁直学士李柬之致仕,神宗特召见他于延和殿。

    议论:对人或事物所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或言论。

    天开颜:意思是让天子龙颜大开。

    谤书盈箧:《战国策·秦策》:“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谤书,诽谤他人的奏章。

    “先皇召见延和殿”以下四句是诗的第二段。

    写董生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当儿,议论慷慨,曾使君王为之开颜,但终以年老,虽然诽谤很多,他也不复置辩。

    慨然脱身高隐,看山江南,暂且不问世事。这一段表明董生在回到京都以后,虽蒙召见,然而并未获得重用。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最后四句意思是说长江滚滚东去,下有蛟龙发怒,掀起波浪;你这次乘着扁舟离去,何时才能回还?

    日后我们在大梁城中定能再见,那时你必然还是牢守节操,家中只有破屋数间。

    大梁:即汴京,今开封。

    玉川破屋应数间: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破屋数间”,语本韩愈《寄卢仝》:“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

    末段四句点明送行之意。前两句是说,董生南行之后,将越过浪涛滚滚、蛟龙怒吼的长江,作者不知扁舟此去,何时才能归还。

    这两句深寓惜别之意。后两句的意思是:将来有幸,在大梁城里定能相见。

    而玉川子的破屋数间,那时也定然存在。玉川子是唐代诗人卢仝的号,作者借以自比。玉川子卢仝一生没有得志,作者也累试不第。

    除科举之外,作者也还有其他途径可以进身,但他并不低声下气去求别人的推荐,宁愿以布衣终老,所以在这里也以此勉励友人,表明将来相见,自己还是那几间破屋主人,友人也还是那么一个高傲自负之士。

    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磊落旷达之情,不作临别涕泣之语,显得彼此都很有志节,不失自重的贫士身份。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ho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