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不能没有指挥。由此,可以想到卡拉扬和小泽征尔么?
球队,不能没有教练。由此,可以映像蔡振华和郎平吧?
电影,不能没有导演。由此,首先想到张艺谋和斯皮尔伯格了?
但学校不能没有老师、组织机构不能没有领导者还是与上有所关键区别的,你能仔细想象出来吗?尤其在当下。
乐队指挥,球队教练,电影导演,在同一性“气质”上都是“教练”的文化属性:指向“最高点”,严厉地批评“缺点”——严细地纠正“缺点”以达至“高点”。
老师、领导者在“纠正缺点”上显然不是如上的“严厉”吧?“害怕得罪人,给人留面子”是为基本心态吧?尤其是一些企业的领导者,想来和早年的“生产队长”一样,“派派工”而已,那有什么“高明的识度”,不过仗着“地位”而“压压人”罢了,甚是可怜!
常言道,“扬长避短”,真的“扬长”了么?“木桶原理”怎么讲?一只木桶的盛水量,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构成水桶的木板,其他木板再“扬长”有什么用?更何况还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哲学?
所以,个人的进步、提升、发展,唯在紧紧地扭住并克服自己的缺点、短板。这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教练乐队的合谐演奏,不是在于指挥家准确发现“缺点”“短板”——微细的“不协调音”?
教练球队的竞技技能,不是在于教练员的准确发现球员与球队的“弱点”“短板”——总是与竞争对手相比较而解决自己球队的“短板”问题?
教练演员、灯光、音响、布景等合成优美的艺术画面,不是在于导演的敏感发现之眼——针对艺术“缺陷”“短板”而不惜代价于胶片?
个人不能看到自己的后背,不能抓着自己的头发而提高自己,是为“不能没有教练”的根本原因、根本道理所在吧?而况还存在“自以为是”。
高速公路上不容易跑错了道,关键在于一路上的“指示标志”,倘若没有一个“指示牌”,这高速公路该怎么跑车?
人生呢?倘若没有深厚的哲学修养,怕是“不能没有教练”吧?而进入人生的“哲学境界”,该由谁导入呢?
没有医生医院,自己能够“包治百病”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