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在书画展览方面,深圳远远比不上北京上海,但是,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深圳的书画展览已经足够多足够好了。实际上,因为要守茶店,许多展览我都没有去看。
![](https://img.haomeiwen.com/i8099556/73181e8c80c0dec4.jpg)
而吴昌硕这个《金石笔墨文人心》的展览,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去看,于是我今天就去了。而且这次,我是带着目的去的。前段时间我在临摹董其昌,吴教授指出了我笔墨上的问题。我想看看能不能从吴昌硕的作品中得到一些启发。
还真地得到了启发!
传统上,中国的文人画是讲究“写”的。黄宾虹说:“作画最忌描、涂、抹。”有时,我画得稍微有可取之处,吴教授就会表扬我说“见笔”。今天我仔细看吴昌硕的每一幅画,果然是“笔笔写分明”,是通过不同用笔使画面产生各种变化,达到整体效果的。一般说中国画有“勾皴点染”,但我看到吴昌硕画中一些大面积的“染”跟我原来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实际上他也是用大笔一笔一笔“写”上去的,真的没有“涂”和“抹”。
吴教授还跟我讲到画面的“分明”与“浑融”问题。用“写”的方式,笔笔分明,客易理解。但我原来以为“浑融”的效果要通过晕染来达到。而今天在吴昌硕的一幅松树面前,我突然明白了“浑融”是怎样“写”出来的,画面是如何做到“分明”与“浑融”统一的。以前我的用笔太单调,所以无法做到浑融,其实笔法变化多端,虚虚实实,完全可以做到多样统一,从而达到浑融的效果。而我原来以为用湿笔可以有氤氲浑融,但却常常糊成一团,不但不能“浑融”,而且连“分明”也失去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099556/52e2dbd28b82636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099556/d86a164f2c95e3d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099556/189719a8c532d41a.jpg)
当然,我依然无法看出多少门道来,但至少能有一点实际的收获,不会停留在说“哇太好看了太漂亮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