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了,不曾看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美术展。最后一次看展,是1998年夏天,在远东美术馆举行的美术展。
一直对绘画有一种情怀,然而多年的家里忙碌,在加上自己的七零八碎的爱好太多,对于绘画的热爱,也只能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上。
在学校上学期间,美术课是我最爱上的课。但是,一直无缘真正地参与其中。
第一次对油画有特殊的感情,还是源于一次艺术展。
1997年的夏天,单位举办职工艺术展,我被厂工会抽调到展会帮忙。作为车间代表,我参与了一幅书法作品和硬笔书法。
在帮忙的过程中,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到,那么多的美术作品,还有手工艺品。其中有一幅油画作品,带给我极强的震撼,以至于影响到对于油画的热爱。
作者是一位大学的美术老师,没有考入鲁美之前,任厂里的美工。
他画的鱼篓和鹬蚌,暗色调为主题,鱼篓和蚌的纹理散发着立体的光感。远看,犹如物体真实的存在着。近看,只有颜料勾抹的痕迹。据作者说,那幅展出的画作,是自己的赝品,原画被买家花三万元买走了。
看展 看展后来在远东那次美展上,多数都是国画,工笔画和书法作品,惊艳的作品比较少。
昨日在一位不常联系的朋友的朋友圈中,获悉长春市美术馆,正在办展览。
今日驱车前往。美术馆在三环上。周边建筑稀少,不过,也许是展览馆的关系,周边停泊的车还挺多。
对于美展,我不懂。只是单纯地凭着自己的喜好,评定心中的好与坏。
看展最先观看的是五厅的作品,展出的多是油画和水粉画。
因为对于绘画不懂,只是凭着画作,对于视觉的冲击,来评定好作品。
在五厅的三层楼的展品中,只有少数几幅画作,我比较喜欢。
看展这幅作品中,首先吸引我的是,作品中大量的红色的运用。然而,画中六位工人的眼睛,丰富的面部表情足可以直击内心。人物细微处的每一条皱纹和眼神中的那份神情,满足感,幸福感。
看展这幅画,作者只是运用了黑白灰,表现渔民起网大鱼的一个片段。渔民看着满网的鲜活的鱼,眼神中的期望,惊喜,满足,情感极其丰富。
看展 看展这俩幅画,运用蓝色(好像是普蓝色),展现了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贴近生活的一种表达,真实的再现了生活中的瞬间存在。
当我来到主展厅时,这里的作品深深的震撼了我。面对着一幅幅大尺寸的作品,更多地是感受到作者通过作品传达出的恢宏的情感。
看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看满脸皱纹,饱经风霜的老奶奶,也走上了时尚的路。后面的小男孩,沉浸在VR虚幻的世界中。老奶奶风霜的面孔代表着过去,时尚的着装代表着现在,男孩眼中的VR代表着未来。谁能说,男孩眼中的世界不会成为现实。
这幅画吸引我的就是老奶奶张狂而满足的笑容。绘画就是一种作者内心的表达方式。
看展过去和现在。现在的幸福,是过去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幸福感。
大面积的红色运用,突出了主题。
看展整个山村还沉寂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山的那一边,太阳已经苏醒了。火红火红的热情,马上要喷涌而出,普照整个大地。像不像共产党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艺术源于生活,也深刻地表达出生活的原生态。尼采曾经这样描述艺术和艺术家:“艺术高于一切”、“艺术家是仅次于上帝的人”。
一幅好的作品,可以超越区域性和语言的隔阂,成为不同的文化体系沟通的素材。艺术的审美价值,既承载了文化价值,还可以成为记录历史的价值,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带着多元性的艺术价值,使美得以展现。
看展 看展 看展 看展 看展 看展 看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