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收拾东西时,总有种奇异的感觉,我回头看窗外,并没有什么东西。楼下走过的情侣,踩着滑板经过的学生,熙熙攘攘往食堂去的人流,在秋日的黄叶树下这一切都很自然。
“呼,为什么最近老是以为下雨了,明明天气那么好。”
可能是内心的渴望吧,总是期待着下一场雨,洗刷一下疲惫的灵魂,连带着各种杂念也都冲走,然后睡意被夜雨敲打得结结实实,安然入眠,睡醒后重新出发。
真的,很喜欢雨,打小就是。春雨绵绵万物复苏自然不用说,大地被慢慢地染成嫩绿,生命的力量在安静中逐渐生长,多数人都不会拒绝这样的美感吧。哪怕是夏季骇人的雷雨,秋夜萧瑟凄苦的雨滴,冬日寒入骨的淅淅沥沥,我也是很喜欢的。在雨里面你能够慢慢地去看这个世界,容易有文学,艺术等等令人愉悦的事物产生。
看一看文学影视作品,雨几乎承包了一半的气氛:哈里波特中哈利和伙伴因为寻找魂器而友情破裂时帐篷外面下着雨,顺着一层层的落叶往下渗,最终汇聚到读者的心里面;肖申克越狱时的雷雨,不仅仅掩盖了声音,更是洗涤了过往的冤屈黑暗;人的葬礼总是在雨天,昏黑肃穆的气氛,正适合一群人打着黑伞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不知道是因为性格让我爱上雨,还是雨塑造了我的性格。在雨天人不那么容易在室外活动,温度下降也让人更喜欢蜷缩在角落,因而一个人在这个时候也就容易自己创造出一些别的东西来,或许,只是无目的地思索幻想。
无论是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还是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抑或是季羡林的《听雨》……似乎相对于看,雨更适合用来听。是吧,闭上眼想一想,雨滴或轻或重地抚摸着草木,敲打着石块,轻吻着娇柔的花瓣,不消去看,只要听,就可以领会到眼睛看不见的东西,无论是一座山后面的,还是就在身前的。可能是乡愁,时间,人生,可能是一切。
在外地的时候最怕的便是雨夜了罢,连绵不绝的雨让人不安,想到家,想到亲人恋人,想到故里的草木。历史上得有多少人在雨夜里面失眠,想着遥远的一个不可能回去的地方和人。又有多少人在雨夜中悲伤哭泣不能自已,最后在血脉深处的召唤声中匆匆忙忙回到原来的地方。
我曾在清明节回老家扫墓时被困雨中,在一旧屋子下躲雨,那是荒凉废弃的村子,屋子早已没人住了。雨敲在屋檐上,单调的声音,毫无节奏可言,加上没有信号,呆坐在原地,本该是烦人的才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鞭炮声渐渐消失,鸟叫虫鸣声渐渐消失,天地间慢慢地只剩下这雨滴声。然后我才发现,不只是屋檐,还有门前的竹林,被风轻轻摇曳,竹露滴音。不远处的小河,河面溅水的声音,地面敲打的声音,老树被浸润的声音……自然的美在这一刻以一种极为简单的方式征服了我,从此我爱上了雨声,也爱上了雨。也爱上了那个我出生的地方。
思绪被窗外有隐隐的雷声打断,我赶忙问室友是不是我听错了。他说,这下是真的要下雨咯。
忽然,想听一听北方的雨是什么声音。忽然,想听一听南方的雨是否变味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