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个问题,当身边有人拍着你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这个,能者多劳嘛”,你的反应是什么?
一开始可能你会顺从,觉得客观规律使然,大家心里认可你的能力,也不用斤斤计较。但如果这样的事情总是找到你,是不是总会觉得心烦?
你烦的不是再三再四的额外请求,烦的是对方喜欢把你对你的高期待看作简单劳动力。你认为的“我自己能搞定”和被别人认为“你什么都能轻松搞定”,者之间产生的认知错位会无形中给“能者”增加负担。
别再把“能者多劳”看作褒义词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份内之事。在家庭生活中,在职场上,“能者”从来都不单是为了“多劳”而生的。
01不懂拒绝
其实,被“能者多劳”四个字打上标签的人大部分是“劳者”而非“能者”。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做着最多最累的工作,熬夜,搜集数据,规整文件,却长时间没有什么进步,这是一种病态。
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很有干劲儿,他们初入职场有着满腔热血,对上级吩咐的任务来者不拒。然而,就是这样的职场新人,最容易成为脏活、杂活、累活的聚集地。他们各项能力出众,但大多数时间不得不投入在低效率能力转化的琐事上。不懂拒绝,只能牺牲自己的精力。
投资讲求效率和回报,工作也一样。每天忙得跟陀螺一样,谁的忙都帮,什么困难都扛,付出时间和劳力,却没有实质性汇报。
要明白在别人眼中,你的“能”是一种捷径,你有责任提供帮助,但要讲求方式,一味地付出对双方来说都是损失。要学会主动思考,提出可行性建议,并帮助积极寻找答案。
02 没有方向
如果你正在做的是自己喜爱的工作,那么多做少做确是无可厚非。之前在网上看到的帖子,楼主是一个刚入职的小姑娘。
大学毕业3年,每天的节奏就是早上挤一个多小时地铁上班,到公司,处理一堆活儿,正常休息,晚上有饭局就约朋友聊天,没有就一个人坐着末班地铁回家。
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觉得每一天很充实,但又不知道几年打拼改变了自己什么。没有方向的付出,陷入忙、盲、茫的无底洞,每天很忙碌,大部分时间很迷茫,偶尔盲目跟风。
作为能者,你的心理负担很轻,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就像给表盘装上了刻度,总有点矫枉过正的活泼。但是作为劳者,你又不得不每天接受自己最真实的紧绷状态,担心付出得不够酣畅淋漓,不甘心那些沉浸的自以为是只是一套说辞。
实际,对于自我定位的忽视像一抹茶水,浅浅地敷在你的生活上,湿漉漉地加重你疲惫不堪的身躯。
03 意识不到的恶性循环
《大西洋周刊》报道过一个关于能力超群人物的研究,发现被人称作有能力的人其实并不开心。人们都会对自制力较强的人本能地产生更高的工作期待,而通常会低估他们完成工作所需要付出的心血。
可能谁都没有意识到,能力强的人辛勤工作,有时候未必会得到应有的理解与尊重。他们默默做很多工作,心里却不能释怀,不满情绪积累,终会导致人际关系恶化的导火索,使当事者陷入情绪低落与生理疲惫恶性循环。
之前网上一直在讨论,能者多劳是不是一个坑,行文至此,我觉得有一点还是十分清楚的:能者多劳不是原罪,对个人能力的信任不足与彷徨不前才是。
能者多劳重在“能”字怎么看,“劳”字怎么用。有方向,有目标的人,懂得接受自己需要的,拒绝无效附加的,一切点滴获得都是正向循环的动力,这种状态下,你总能保持对他人的直观尊重和周围环境的敬畏,追求你想要的,而且不抱怨,不后悔。
同意观点的话点个赞支持一下吧,也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l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