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没有鲜衣怒马,不能挥鞭天涯,仍愿用脚步丈量远方,笑看十里挑花。十八岁,就应该不失及腰长发,不负率性年华。
——题记
十八岁那年,发生了什么?世界的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获得一致通过,亚投行人民币广获认可,伊核问题达成协议,火星发现液态水证据;中国的2015年,二胎全面放开大幕开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但是对于我来说,2015年只有一件大事――高考,前半年是临近高考的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后半年是高考过后的各种期待,尘埃落定。
长达三个月的暑假,将一年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区。刚来学校时,老师告诉我们,曲阜的孩子要知道,来到这里读书,从此只有冬夏,再无春秋,而我度过的十八年都是四季分明,过渡缓和的。坐在火车上,看着手机上的天气定位从火车票的起始站,一点一点变为终点站,突然就松了一口气,又回来了,这个最初印在通知书扉面的校园,作为这个陌生城市我唯一熟悉的建筑,醒目而又模糊。我清楚地的知道我会在这里用四年换一张走入社会的通行证,但我不知道会以怎样的姿态离开,更不知道社会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我这个勇气欠缺、智慧不足的初生牛犊。 十八岁的三、四月份,成绩就像抛物线一样过了顶点,直线下降,从失落到麻木,也没用太多时间,我就像是一个没落贵族抱着旧江山不愿撒手,妄想着有一天能光复亡国,笑看锦绣河山。不再惊叹学霸们的解题速度,开始自己一道题一道题地演算整理。也不再纠结自己还有多少考点没背,踏踏实实记忆翻到的地方。突然感觉看透一切,淡然地等待高考到来,现在还记得,临近高考时的一个下午,我向班主任请了半天假,躺在学校卫生室的床上一下午,护士小姐姐在看《甄嬛传》,我听了整整五集,看着雪白的天花板,不用待在气氛压抑的教室,真好啊。回去时,老师正在讲高考注意事项,我没进去,就倚着后门,观察着其他班,每个教室都门窗紧闭,老师们的严肃让我想到了古代弟子学成下山之前,师傅传授武功秘籍的场景,毕竟出门便是江湖,在高考这场运气与能力并存的博弈中,没有人会愿赌服输。
以前一直羡慕别人的学校会举办成人礼,给每个青春一场隆重而又别致的仪式与见证,可是到了这时,我才发现,高考就是最好的成人礼,无关观众,无关场景,只有成长。第一次完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算是老师和父母也只能提供陪伴,每一次下笔的不同勾勒导向了天南地北的成长轨迹,清晰又不失谨慎。
十八岁以前,以为高考就是全世界,十八岁之后才知道,高考不过是你人生路上的一个转角,你一直奉做信仰的事现在想想也不过如此。和熟悉的人离别,和陌生的人相遇,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你没去过的地方,听你没听过的歌。你们可能相差万里,但却追同样的剧,看同样的书;你们也可能在同一个城市,却从未见面,同样的地点,不同的时间,直到推开宿舍门那一刻才重叠。唯一的原因就是,你们在高考志愿表上写下了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
常常会想,我如果当初选择了其它学校,现在又会怎样?有人说,高考的意义无非就是让你选择一个全新的城市来尝试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或许你与心爱的大学失之交臂,又或许你恰好定位到一直向往的经纬度,但你都会从这四年中收获很多,关于爱情,关于友情,关于责任与承担。因为是自己的选择,所以虽然有缺憾但不后悔,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最适合我。
看到了坐在操场上浅吟低唱的吉他手,捕捉到树下长椅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身影,也见证了校园的花开叶落、斗转星移。有过一时兴起的游历,说走就走的远行,也曾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到小巷子里找一家舒适温馨的餐馆,只听过一次,却执着找寻。总之有数不清的理由,可以作为十八岁到十九岁的放纵。
十八岁的我,背影与行囊便是全部的家当,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有过迷茫,有过离殇,但是不妨碍我在十八岁收获自己的另一个模样,不匆忙,不慌张,也难免跌跌撞撞。
没有人永远十八岁,但永远有人十八岁,感谢你们路过我十八岁的世界,虽不完美,依然可贵,就算偶尔生疏,偶尔无措,也没关系,毕竟青梅煮酒论天下,又何妨年少十八,一杯淡茶。
青梅十八,煮酒若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