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文
王维《杂诗·其二 》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之前零星在笔记本和美篇上记录一些生活感悟,因为我是不善于语言表达的,经常有些想说的话在心里打了无数的草稿,可还是说不出,所以语言是木讷的。如果让我写出来,经常是毫无意识的就表达完了。也许在内心里,我对于语言是拒绝的,可能是太害怕语言,也可能是早早明白人言可畏。
2017年4月13日开始在简书上写东西,我大多时候以写东西来称呼,而不是写文章。因为我觉得东西是活的。
至今已写了7万字,与原计划的年底完成10万字还差3万字。这10万字我定的目标是只写自己喜欢的,不管阅读量,不管选题,只凭自己喜欢。写完,有时候内心是舒畅的,有时候是平和的,有时候是忐忑的,有时候是痛快的,有时候是美好的,有时候是难受的......
可是现在,这10万字还没写完,我就迫不及待想做一件事了。
从读小学开始,也就是8、9岁的时候,看到村里的邻居们,包括我的父母,农闲时间整个街上聚集一堆堆的村民瞎聊天,聊得无非就是东家长西家短,到饭点了就回去做饭,吃完饭了继续聊。有一次,妈妈在街上和邻居们聊天,聊得热火朝天,舍不得回家加饭,在街上喊一声我的名字,我就跑到街上,拿起她的碗,盛满满的一碗面条,捧过去给她。而后,飞奔回家,我向来对于她们闲聊的内容没有丝毫兴趣。
再过了几年,家家户户手头稍微宽裕了。农闲时间,开始打起麻将,最初都是男的加入。可是村民们的钱都是汗水换来的,所以看的比较重。如果哪天哪个男主人输了几块钱,家里肯定是鸡飞狗跳的。比如我家,我爸爸如果有一天输了几块钱,我妈妈肯定会跟他大吵一架,有时还会演变成打架事件。为什么称为打架事件,是因为他们可以从家打到街上,再打到邻居家。那时的我,经常会因为这些事件觉得很丢人。后来妈妈也加入了打麻将的队伍,可是打架事件还在持续。
为了这件事情,我还跑去教训了我的一个伯伯。我那时才8、9岁跑到他家,气汹汹的质问他,你还是党员呢,自己还打麻将。每天不是这家因为打麻将打架就是那家,也不管管,对得起村干部这个身份吗?后来,长大了一点才明白,我这位伯伯也不是什么正式村干部,只是认识的人多,平常跑邻居们跑一些事情。打麻将的事情,记得到初中还继续着。每年春节的时候,乡上的派出所开始晚上巡逻,然后会抓一些人。关于打麻将,我单独和我爸爸聊过,我问他,为什么一定要打呢?他跟我说,一年到头都在忙农活,闲下来除了和村民扯淡,扯久了也腻,每天太阳升起落下,真不知道做什么了。
听完的那一刻我真的有点理解了。所以也不再和这件事较真了。开始把方向转到怎么让村民们做点有趣的事情上。那时没有网络,我也很少看课外书,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后来来到广西读大学,我妈妈还担心着广西那边是蛮子,是不是骑马上学的啊。
在大学里,我几乎有空就去图书馆,在书里我知道了多彩的世界。那时学校有一个杂志室,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杂志。每到一段时间开始整理放新一期的杂志,旧的杂志被收回。当时就想如果能把这些杂志运到我们村上就好了,村民可以看看养殖啊、种树啊,也许就不那么无聊了。后面自己的最初愿望就是能给村里建个书屋。
到现在我的愿望也没实现,或许也没有实现的必要了。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脑,网络把村民和外界连接上了。可是我总觉得,虽然网络缩短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可是网络始终让我们觉得世界是世界的,我们仍是我们的。网络带来的多元化的价值理念与农村传统思想开始了猛烈的冲撞,我们农村人开放了!开放之后呢,我们集体陷入了更加广泛的无聊空虚。
而我,作为一名在农村长大的80后,无比怀念我们成长的80年代。我人生的前30年在努力的逃离这片土地,可我却也无比深刻的明白,我已深深的被这片土地烙上了印记,永远无法逃离。而我也终于明白我人生的后半辈子都在寻找这片曾经逃离的土地。
记忆中总有一些事情,我无法忘却,甚至越来越清晰。于是我决定以自己的方式,记录我们的80年代,记录我们的童年,展现30年农村的变迁以及我们80后的成长。
记录那个充满感情,充满自由,充满贫穷,却又无比欢乐的80年代。记录那个满是猪狗猫老鼠,小麦玉米红薯,还有满满人情味的年代。
这个想法已经在心里想了十几年,这件事情仿佛注定我要做的,本想在心里给自己一个仪式,等到时机更合适,再开始吧,可是我现在却迫不及待了。
今天的这些碎言碎语算是为自己做个序吧。
《我们的80年代》(暂定名),我无比怀念的80年代,我来了!
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