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400807/0eec8ff3854705dc.jpeg)
我高中同学说起自己的老父亲,记了一辈子的日记,到头来在去世前都全烧了,也不知道这些日记用来做何用?
我听了之后心情还是蛮沉重的,我当然明白一个人写了四十年的日记,这份坚持就让人肃然起敬。
万事万物的结果都是“成住坏空”,最后都归于无寂,还给宇宙,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其中的过程,更不能让过程中的精彩泯灭。更多时候,过程才是人要追求的终极。
孩子长大过程中,作为父母总是要给他们一些忠告,随着年龄的增长,忠告也越来越具有指向性,越来越朝着“思想”去发展,我希望孩子,永远做一个不断成长的人,一个懂得终生学习的人。 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个体,对社会和对他个人来说,都是幸福的。
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他们对自己的才智笃信不疑,但是必须是在一个他们可以承受和接受的标准之内,就好像他们可以在线性代数的考试中拿到高分,但死活不愿意尝试去学高等代数,因为觉得没必要,不值得。
相反,成长型思维的人,愿意尝试,把失败当成一种乐趣。当然,他不是刻意去失败,而是他把失败当成进步的台阶,遇到失败,反而多了一份自娱自乐的惬意。
他们视失败为一种正向的反馈,绝不会像固定型思维的人那样,一想到“失败”就手足无措,头上出汗,呼吸紧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
成长型思维的人,能坦然接受失败,好像那是跟呼吸一样的自然,因为失败之后,以苦为乐,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我希望孩子能成为拥有学习型思维的人,这不仅能为他们带来成就,也能为他们带来人生的幸福。面对困难,是选择愁眉苦脸,还是喜气洋洋,其实都是由思维模式决定的。
学生时代,有的同学喜欢给自己纠错,手头上有一个错题本,经常翻开看看。有的同学天赋很高,学业上一马平川,好成绩信手拈来。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分不出高下,但是再过几年,凭着天赋赢得好成绩的同学,后劲就不足了,如果分析一下,就是他让自己处在一个舒适区,更愿意做那些得心应手的题目,但是随着学术难度的增加,他们就落后了。
到工作岗位后,也能发现两种人,一种嘴上常说:“不是我不行,只是我不愿意”,说这话的人,永远接受不了挑战,做不了难事。还有一种人,总能在工作中找到办法,他们认同“办法总比问题多”。
后一种人,大概人数很少,只有十分之一。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差别,仔细想来,还是思维模式决定了差距。
所以,成为一个具有学习型思维的人,与人与己,于公于私,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既然知道了结果,就应该身体力行的去实践吧,希望大家都成为具有学习型思维的人,相信在过程中,就能得到极大的成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