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一首优秀的歌词谈写作方法。
作词:曾轶可歌词描述了一个普通小小青年在奔走生活的过程中寻找新家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初入社会,面对未知的未来,面对要独自面对的世界,心中不免有些彷徨,有些幽微的情绪,甚至孤独落寞。
整首歌的歌词很短,但故事深长。如同曲子的曲风,歌词简单低调。尽管简单,但画面强烈;尽管低调,低调的倾诉却把自己的心情传达的感人肺腑。
这是一首词;是一个普通的小说故事;是一篇记叙文;也是一首诗。
细细看来,故事分为四(五)个部分:
一、找到新家,确定落脚。
二、初入新家,熟悉环境,匆忙歇息。
三、新的家,新的世界,新的我。
四、窥探未来,感怀过去。
一、找到新家,确定落脚:
找了好久的房子/终于决定停在这里/落满灰尘也没关系/因为我已没有力气
二、初入新家,熟悉环境,匆忙歇息:
随意扔墙角我的行李/随意在吧台/倒杯水给我自己/随意换个频道旧电视机/然后/睡到明天起
三、新的家,新的世界,新的我:
打开灯和关上灯/它是两个样子/打开门和锁上门/我是两个样子
四、窥探未来,感怀过去:
希望这个地方/没有人会问我的过往/希望这次能够住到/树叶变黄/窗子变亮/天气变朗/忘掉过往/树叶变黄/窗子变亮/天气变朗/忘掉过往
五、故事升华、收尾:
找了好久的房子/终于决定留在这里/突然好想知道/这房子以前拥有谁的回忆/谁在这个吧台上和爱的人甜蜜/谁把这个厨房布置得浓情蜜意/谁在这个厕所里低声抽泣/然后/搬离这里
正是一个模版式的起承转合,故事走向清晰,虽然没有什么的奇诡、曲折的情节,但低调的倾诉、简单的描绘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
“没有哪里不好”是对这首词的最合理肯定。歌词五部分中,一是开端,二是发展,三是高潮,四是延伸、结尾,五是升华。一二三四五恰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文章中每一部分都承担着各自的作用,不多余,不浪费。每部分的逻辑关系合理且过渡自然。
找到新家,确定落脚,因为寻家的过程奔波劳累,所以有初入家门时看似随意,实则在情理中的一系列动作:随意扔行李、随意倒杯水、随意打开电视、倒下休息。这是二与一的联系。
有睡下就有醒来,家里睡下休息,醒来外出打拼。休息之后便要面对新的世界、新的自己。这是三与二的联系。
可是新的世界有点陌生,新的孤单不太习惯,陌生感引来恐惧感,怕,怕陌生的人询问“我”过往的事,勾起我过往的回忆。毕竟当下饥饿的人回想起曾经的富足只会更加饥饿,回想起曾经的饥饿只会更加自怜。
怕陌生的人来问熟悉的事,怕新的家又会沦落成过去。希望在这里呆久一点、久一点、再久一点。如此,新的家就会变成“我”熟悉的家,新的自己也会变成“我”熟悉的自己,温暖的过往也不那么值得留恋,温暖的情愫会慢慢萌生于即时生活。这都是四与三的联系。
有了一二三四,难免萌生五的感想。落户于生活的人们,多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又有多少别样的故事……
第一部分以“我已没有力气”结尾,二部分以“随意扔行李”开头;三部分以“开灯关灯”开头,续接着二部分结尾的“睡到明天起”;四部分以“希望没人会问我的过往”开头,对应着三部分的结尾“我是两个样子”。
歌词的段落之间衔接得当、过渡自然,没有给人牵强的感觉与干涩的阅读体验。
有头有尾的故事结构,清晰紧凑的逻辑关系,没有哪里过渡的突兀生硬,没有让人看不出的故事主题。《新的家》这首词具备良好的完整性与整体感。
完整的故事下,作者对情节、情感做出了合理的安排,详略得当,有条不紊。
歌词的开头给出了简单介绍,没有过多的修饰,没有熬赘的事物,仅仅对劳累的奔波与落脚给出了简单陈述,唯一的具象是屋子里的灰尘。把落满灰尘这种具象描绘出来也是为给下文布置一个故事环境。
落脚前的“我”不能休息,无法放下疲惫的身躯,落角时的我急迫休息,其它都无所顾忌,所以行李随便扔下,改天收拾;清水随意喝点,解下疲累;频道随意换个,反正不看。
这一部分的歌词,开始变得具象化。随意扔的行李扔在了墙角;随意倒杯水,是在吧台倒的;随意换的频道,用的是旧电视机。
有了对墙角、吧台、旧电视机这些具象化物体的描述,歌词开始有了画面感。因为短暂放下忙碌,便难免有了忙碌后的情绪,在疲累、彷徨的情绪下,身边的每一个事物都被记得那么清楚。具象的是事物,勾描的是情绪。
休息之后,迎面而来新的生活,日复一日,门里门外,生活在开灯关灯、开门关门中反复。
在新的、陌生的生命世界中,一个人总会有关灯前后的感怀,眺望着未来日子的走向。树叶变黄了,窗子变亮了,天气变朗了。
情绪愈发浓烈,想象的画面也就愈法具体,黄的树叶、亮的窗子、朗的天气。画面愈发具体,情绪也越发浓烈。
第一到第四部分,一二三四分别是:略详略详。详略的不同对应着情绪表达的需要,情绪的变化引发自故事的发展。
“树叶变黄、窗子变亮、天气变朗、忘掉过往”是这首词的高潮部分。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是它最大的亮点。通过把四个不同时空画面的拼接剪辑,表达出一个更加强化的效果,这种效果强度是四个画面的乘积,而非加和。
此外,四个画面的景深切换也很有意思,树叶是中景,窗子是近景,天气是远景,“过往”引出的的是周围远近的一切。看到家外,想到眼前,遥望远处,联想到一切的一切。貌似正贴合了作者的情绪走向,画面随着“我”的意识而转移。
这个高潮是快节奏的描写,之前的“随意扔行李、开电视”、“开灯关门”都是慢节奏描写。高潮重复的快节奏蒙太奇切换让慢节奏描写中积攒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就像汽水瓶被快速摇晃后终于喷薄出了积蓄良久的气体。
行文行的是情节、节奏、感情……《新的家》在这些方面做得都很好,而且故事、节奏、详略、情感四条线互相之间贴合得当、相辅相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