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到达十行位的行者,第二饶益行,不以欲因縁故,恼一众生。这在理论上是一个结论,以事相来做说明,这事相本身还是理论。重点在藉一个因缘,满足欲望,恼众生。
以自己的欲望,欲望什么?就有人讲了,供养师父功德最大,师父没有计算机,供养计算机以后你的头脑就像计算机,所以你要供养计算机……你以为这是供养?这就是恼众生,以欲望故,因为以欲因缘故,重点在因缘。藉一个因缘,我要出国,你给我买机票,机票是因缘,你的欲望是你要出国。
我们要谈的是,不要恼了众生,这个是所,众生只是个所,欲因缘,欲是你的能,这个能一起,透过这个因缘,恼到众生,果报定死了,连忏悔都很难。因为三因缘具足,能、所,所,所还有那个因缘在那里,因缘不成熟。
修行就在这里,三个三轮体空,要行菩萨道,所以有愿力,愿力就存在,但是不是欲望。有欲望本体不空,我不空。
十行位的第二饶益行,这一讲就是戒,我们为什么这地方修不成?因为都用意识形态,都自己想的,不了解这个理论。欲是能,恼众生就变所了,因缘,能、所、缘三个,犯戒的基本条件完全具足,要忏悔你都很难,忏不尽,因为是故意犯戒了,然后要去忏悔,无有是处。
一定要依止一个道场,它的语言模式把他弄清楚;依止一个善知识,把他的语言模式、思维模式弄清楚;依止一个法门,把那个法门所要进行的语言模式、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给弄清楚。
不要用大脑,用大脑推理无有是处。每个修行人也都会讲,做起来的时候,遇到事件那才知道。能不能开口,如何开口,要避免欲,因为你能发自于你,一启动,就造业了;而且那个因缘是你的托辞,所也是你的托辞。
意志与潜意志,志是志气的志,志是要不要,跟意识的识不一样,意志是自己决定要做的。
潜意志与潜意识很类似,但不太一样,因为它已经牵涉到行为。潜意识只是一种潜在的观念,它会控制你的潜意识行为,而潜意志就是自己私底下要做的东西,自己不期然的就会做了,要控制也控制不住。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因为面具太符合你的脸了,所以面具戴久了以后,自己都忘了戴着面具,尤其现在的面具叫做面膜,就更糟糕了,根本就无法去分辨,到底我贴了几层,哪一层才是真我,看到真我你说那个是面具。
这都是意识形态所造成,修行就是要把这个一层一层给剖析掉,给弄掉,一层一层弄掉,赤裸裸的看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才是关键。文字上不难,初级概论谁都会讲,实际上难,难就难在潜意志,潜意志行为没办法控制,自己不知道!这是第一个。(海云导师讲十行,圆明提纲撮要Ⅲ2-8)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网友评论